返回第一百三十六章 鳗鱼饭(第1/2页)  穿梭在历史大事件中的将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穿梭在历史大事件中的将军最新章节!

    最终,短暂的和平被打破。

    在曹爽带着魏帝祭拜高平陵的时机。司马懿在世家门阀的支持下,于京师发动兵变。

    这就是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之变】。

    门阀的初衷只是为了维持住既得利益,架空改革派曹爽。

    以司马懿对蒋济、高柔等老臣的口头保证来看,最初门阀阶层是将事变视为内部矛盾处理的。

    只要搬掉曹爽这个改革派,保住门阀的地位和权益就好。

    那时候他们绝对没有改朝换代的念头,毕竟就算换代了,地位也不会更高,又何必冒险。

    结局就是,深受曹丕恩宠的托孤老臣司马懿,在门阀支持下发动政变。

    曹爽得到了门阀对他人身安全以及个人资产的保证。

    由于自曹操时期开始,曹氏与门阀的友好合作关系,双边达成了共识。

    曹爽走人,门阀上位。这本是极好的。只是有一个人变卦了。

    ..............

    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靠权谋变诈、不守信用。坑了曹爽,还连带坑了蒋济。

    这里头最让人心凉的一个细节是:

    当时正始之变,曹爽部下谋士桓范,建议曹爽征召兵马与司马懿对决。

    司马懿则让太尉蒋济去对曹爽说,“太傅(司马懿)指着洛水起誓,只要兵权,不会害你。”

    曹爽考虑了一夜,相信了司马懿,交了兵权。

    可惜司马懿根本不知信用为何物,正月兵变,二月,曹爽满门被司马懿诛杀。门客谋士桓范、何晏、丁谧等,并灭三族。

    夏日,七月。有参与曹爽之谋的人都出来自首。

    司马懿推知其事,凡牵连在内的一律诛灭三族。派人挖开曹爽的坟墓,在附近的市上,剖棺暴尸三天,然后,烧掉他们的印绶、官服埋于土中。

    八月,带兵八百人入楚王宫殿,逼楚王曹彪自尽,并趁机把魏之王公全部拘捕,放置邺城,命有司监察,不准他们互相交结往来。

    司马家从此掌权。司马懿没忘记蒋济,封了他都乡侯。

    但蒋济自觉失信于人,传了假消息,坑了曹爽,于是拒绝封赏,当年也发病去世了。

    ——最关键的一次得手,是靠阴谋和失信来获得的,实在不光彩。

    司马懿自己的后代晋明帝司马绍曾经问王导,司马氏何以得天下。王导就说了。司马绍害羞愧难当,脸往榻上一搁,说得国如此,怎么能长久?

    ——连自己后代都看不下去,就不能怪历史对曹操和司马懿的评价,如此的厚此而薄彼了。

    罗贯中《三国演义》虽然常调侃曹操,但到最后,还是给了他一段好诗送终。

    最后一句是:“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耳书生气。”

    曹操是有资格谈笑风生,鄙夷天下论者的。因为他再是酷虐变诈,终究是英杰雄奇,天下是他打下来的。

    司马懿的天下,却是权变忍耐,然而阴谋诡计,坑过来的。

    格局大小,才具高低,那是一个眼里只有沧海的奸雄和一个垂老阴谋家的对比,实在不是一个档次啊!

    ...........................

    正如司马懿所料,庞煖没有要司马懿的命,而是将他软禁,用他做人质敲诈司马家,要求一大笔赎金。

    在庞煖的私人院子里。庞煖上午在县衙工地忙着干活,中午回到私宅院落和司马懿一起吃饭。

    系统让庞煖有机会享受到哪怕是大汉皇帝都不曾享受到的美味。

    例如,从这个时代南太平洋岛屿土著那里购买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