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前言(第1/1页)  永乐大帝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元1351年,也就是大元至正十一年。由于元帝国统治者的腐败残忍,即便是成吉思汗的荣耀,也无法再庇护他的子孙。韩山童和刘福通在颍州,第一个举起了反元大旗。

    随后,短短的一年之中,参加的起义的人数,多达数百万之众,义军已呈燎原之势席卷了全国。庞大的元帝国,从此时便开始,慢慢土崩瓦解了。

    原本看似铁通一般的江山,竟出现了道道裂痕。片刻间,便已密如蛛网,倒塌也就仅仅是个时间问题而已,墙倒众人推,不外如是。

    古往今来,乱世出英雄乃是千古不变的定律,元末也不例外。一个力挽狂澜,结束混乱大世的奇人,已经渐渐踏上了属于他的命运:帝王之路。

    乞丐,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原本只想安稳度日,并不愿卷入这场乱世纷争。然而,好似是上天已经为他安排好了宿命,不得不踏上这条不归之路。

    在百般无奈之下,朱元璋将心一横,也参加了起义大军。事实证明,是金子就会发光。因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和谋略,经过一段曲折的经历。

    他很快便成为了义军的高级将领,进而坐到了统帅的位置。在这一刻,朱元璋那颗狂野的心被释放了。他的目标再也不是一日三餐的温饱,而是整个天下的掌权者。

    公元1356年,朱元璋渡江攻下集庆(南京),将其更名为应天,意思便是要顺应天命,推翻元朝的残暴统治。此后,他更是以应天为据点,开始了一统天下的霸业。

    至正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360年,4月17日,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在应天府出生。此时,还没有人知道,他以后将会成为帝国的统治者,使大明王朝走向巅峰。

    此时前线,又传来了陈友谅,进攻太平(今安徽涂县)的告急文书。若是他攻陷了太平,接着便会危及到应天。军情紧急,朱元璋甚至对这个儿子的到来,根本来不及看上一眼,便又开赴前线,进入了战场。

    直至1367年,朱元璋基本完成了一统大业,朱棣的童年都是在这种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环境中长大。也因为这段经历,在他小小的心灵中,种下了巨大的生存阴影,成为了他性格的阴暗面。

    同年12月24日,朱元璋祭告太庙,把自己渡江后生的7个儿子,全部归因于祖上的阴德: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七人,今长子命名曰标,曰樉,曰惘,曰棣,曰橚

    到此时,朱棣与他的诸多兄弟,才算是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朱氏一族所建立的,统治中国两百余年的大明王朝,也在这一刻正式拉开了序幕。

    洪武三年,也就是1370年,朱棣十岁,被封为燕王,身份和地位终于确立。为了巩固皇权,朱元璋将自己的二十七个儿子全部封王,划分封地,手握重兵,也因此埋下了祸根。

    大明永乐年间的盛世画卷,我们便从朱棣这个十岁的孩童,言起吧!

    (本章完)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