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一章 滂沱雨夜(第1/2页)  万羽堂契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一个雨夜,十八岁的沈玉璃刚刚经历了一场厮杀,上气不接下气地在林子里穿行。雨水打在身上,将染血的袍子不断冲刷。当赭色的袍子被雨水冲到发白时,沈玉璃才恍然发现佩剑已经不在手中了。那是父亲留给他的卷寒剑,也是他父亲留给他的唯一一件实实在在的东西。而鄂州剑社,早在两年前就由于种种原因覆灭了,妹妹沈如婉,以及剑社副社,也就是他的伯父张天锋也下落不明。

    沈玉璃将空荡荡的檀木剑鞘丢掉——反正留着也没用了,倚靠着一棵一人粗的大楠树瘫坐下来,喘着沉重的粗气。幸好由于坠星剑法与他相性度极高,他练得炉火纯青,所以才能在不负一创的情况下杀出重围。

    “快搜,一定要找到他!”气刚没顺几口,身背后就隐隐约约传来官兵的叫喊声。

    “都指挥大人,雨太大了,又是在密林里,不好找啊。”

    “现在不找到将来就更难找,快给我搜!”一员身着金纹红披领将帅甲的大人骑在一匹具装战马上,眯着眼在一根根雨线的缝隙中间仔细搜寻着他们正在追踪的所谓犯人的踪迹。

    甲胄摆动的声音透过大雨传到耳边,沈玉璃想起身躲避,却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力气再站起来了。不光如此,由于先前刺死了两名穿着铁甲的护军,如今他整条右臂都酸麻无比,手掌还在微微颤抖。

    沈玉璃仰头闭目,任凭雨水打在脸上,内心充满了绝望:难道我今天就要葬身此地了吗?

    然而就在他以为一切都到头的时候,转机却出现了。

    “杜大人c杜大人!”一名轻甲禁军骑着马踏过泥泞,赶到这群官兵面前,他的身上还背着一卷帛书。

    指挥官兵搜捕犯人的杜弼如看见帛书包装的颜色,连忙下马单膝跪地。

    那禁军坐在马上取出帛书,由于雨势太大,他打开后先细看一番,把每个字都认清了才读出来:“太上皇有令,兹尔烈风令自即日起解散,所有人员依旧归皇城司监管。在外执行公务人等,即刻返回临安,不得有误,违令者刑!”

    杜弼如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他明白太上皇旨意的真实性不容怀疑,不过此番出兵成效未足一半,他心有不甘,问道:“那我等手头的公务呢?”

    禁军把帛书递向杜弼如道:“太上皇的旨意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杜大人拿着好好看看吧。时间紧迫,大人您最好还是带着人赶紧回临安才是,要知道,皇上说话只能算一半数。”

    一半数,恐怕连一小半数都算不上吧?自从北伐失败以后,皇上只是明面上的管事,大权其实早就重归太上皇手中了。“那马应星呢?”

    “您是问马副都指挥吧,他已然接了旨回临安了。杜大人,这雨太大了,小的已经传完了旨,就先回去了。”

    见禁军打马往回赶,杜弼如身旁的官兵忍不住问道:“大人,如今我们怎么办?”

    赵构是个什么样的人,在朝为官的人都是很清楚了,在他面前哪个敢耽搁日程?更何况作为皇城司隶属机构的官员,太上皇一向视为己之耳目,更不能有半点违逆。杜弼如道:“如今,唯有收拢人马回临安了。”

    “那在逃之人还追吗?”

    “别追了,天色已晚,这弄不好在太上皇那儿就算作一日了,我们还是别耽误的好。”

    于是,这百余个搜捕沈玉璃的官兵停止了搜捕,归拢人马回去了。

    沈玉璃闭着眼长长出了口气:好运气总是意想不到地来临,官兵都快到身背后了,竟然就这么走了,这跟谁说理去?不过他还不敢彻底放松,毕竟官府的人走了,还有不计其数的江湖人等着落井下石呢。此时此刻,沈玉璃不禁想起了传说中大唐刀圣于天舜的故事,据说他也是家破人亡后被各路人士追在屁股后面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