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7章 不谋而合(第1/2页)  大明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大明略最新章节!

    浙江布政使司、海盐县。

    林宗武正奉命巡视敌情。按旨意,英勇千户所将士皆受戚继光节制,但身为正千户的林宗武,有单独向皇帝秘奏战事之权。

    驻军营帐中,戚继光正与部下议事,共商退敌之策。

    连日以来,倭贼屡次进犯,人数多有增加,手段更加凶残,戚继光率部击退敌军多次。但因有人为倭贼做内应,又分多处企图登岸,难以一一狙之。

    目前,已有不少倭贼登岸潜入山林。

    戚继光只得将兵力分为两处:一处应战随时可能再登岸的倭寇,一处则围剿已登岸的敌军。

    奉朝廷旨意,就近的驻军抽调两万精兵作为援军,如今也全部到位。

    原本以为扩充兵力后,胜券在握,熟料援军每每出战,皆是败多胜少,伤亡不小。

    其中缘故,自然瞒不过戚继光等将士,奈何有些事不能言过太明,后来,他与浙江都司指挥使商议:向朝廷奏明战况,再等候新的旨意。

    两军对峙,若一方将帅英明、指挥有方,士卒不惧生死,却无法取胜。而敌军无论兵力、将帅并无明显优势,更何况,像倭贼外来之敌,地形不熟、谋略不过,必是另有其他缘故。

    这个缘故就是兵器装备、钱粮两项,戚继光能看的出来,其他的将士,也能看的出来。

    只是此事事关重大,牵扯甚广,一旦挑明,必会影响到不少将士的前程,人人自危,而战机稍纵即逝,万不可节外生枝。

    戚继光在军报中只说战事,并未言及其他,正是与浙江卫司指挥使商议过的。

    此举用意再明显不过:若朝中果真有人能看出其中玄机,那便派人核查此事,若无人看出,则至少要增粮增饷,调换一批新的兵器装备来。

    无论看出与否,皆要简易行事,止流言于此,补充军需即可,其他的,等战后再说。

    戚继光的军报到京不久,林宗武与石成的奏章也纷纷抵达,他们说得却是实情。只是林宗武更偏重战事,石成则将当地一切情况告知皇帝。

    皇帝朱厚熜知晓后,经过一番权衡,最后还是采取‘先战事、后家事’的策略,不漏声色为将士补充军需、剿灭倭贼,同时低调严查军需之事。

    兵器、战甲、马匹,绝非小事,一旦有人中饱私囊,背后关系错综复杂,牵扯的衙门更不用说了。

    浙江都指挥使司、左军都督府、兵部的人都聚集在这件事上,而同在都督府、兵部,又有都督佥事、经历司经历,兵部侍郎、兵部郎中参与进来……

    这么多衙门,同一衙门中又有不同来头之人,其中必有同道不同路的,若所有人都想站在一条船上,几乎不可能。

    而千户林宗武、锦衣卫北镇司石成的出现,更是加剧了这种‘不可能’。

    ……

    “千户大人,戚将军请你到帐中议事”。

    传话的是戚继光的亲随,宗武并木陌生,之前已见过多次。

    帐中,戚继光正与众人说着战事。

    “眼下,我们兵力有限,若再调五千人马上山围剿,一旦再有登岸的倭贼,可如何抵挡?”。

    一名中年将领向戚继光进言:“可否,再向朝廷请求增援?”。

    这时,才站稳脚步的林宗武却直言道:‘不用派五千人马,只需一千兵力即可’。

    “见过戚将军”,宗武施礼道:“末将虽是从京城而来,但通过这几日的观察,对眼下的战事,也略能看出些眉目来”。

    算起来,戚继光这是第二次见林宗武。

    第一次是在山东都司衙门,那个时候,林宗武还是百户,因为抗倭有功,才被封赏,他是跟着林啸义一去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