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一章:集聚人才(三)(第1/2页)  移民全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推荐大家去看一看央视的《经典咏流传》很赞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大厅中逐渐热闹了起来,任千快步走进大厅,陈远宏对他招了招手,他环视一周,欲言又止。

    陈远宏笑了笑,对他摆了摆手道:“把兄弟们都叫进来吧,先把肚子填饱了,有什么话饭后再说,去吧。”

    片刻后,大厅里陆陆续续走进二三十人,任千在陈远宏左下首坐定。

    “人都到齐了吗。”

    任千点了点头,“其他的兄弟还要警戒巡视,让他们边警戒边吃,放心吧公子,都安排妥当了,饿不着他们。”

    田悦转头对身边的一个小姑娘说了句什么,不一会儿送进来一具渔鼓,他抚摸着渔鼓,脸上有一种说不出的落寞。

    渔鼓又称道筒c竹琴,宋代已出现,是一种流行于湖北c湖南c山东c广西等地区的传统乐器,常用于戏曲表演。

    渔鼓历史悠久,可以上溯至唐代的道情,也就是道士们传道或者化募时,所叙述的道家之事和道家之情。

    他们叙情的方式就是打渔鼓,唱道歌,所以打渔鼓,唱道歌是连起来说的。

    如唐代的《九真》c《承天》(《唐会要》卷三十三)与《踏踏歌》(段常《续仙传》论蓝采和持拍板说唱者)。

    后来,道情为民间艺人所习用,宗教内容便渐趋淡化。

    改唱民间故事c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道情c唱歌的方式也演变为一种说唱的艺术形式,这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rap了吧。

    到了元代,渔鼓已广为传唱,诸民间子弟,不务生业,辄于城市坊镇,演唱词语,教习杂戏,击渔鼓,惑人集众(《元史》卷一百五)。

    明清时期,渔鼓已形成了有板有眼“的完整唱腔。

    著名爱国思想家王船山(衡阳人)就作过《愚古词》(愚古即渔鼓)二十七首。

    作者记有“晓风残月,一板一槌,亦自使逍遥自在(《船山遗书》第六十四册)之句。

    从此,渔鼓道情便由宣扬道教出世思想的工具完全过渡为富有娱乐性c知识性的民间说唱艺术。

    看着田悦难过的样子,金春花对陈远宏说道:“田总管的渔鼓与众不同,但他却不能唱道情了。”

    “想唱就唱,怕什么?”陈远宏霸气的说道。

    “倒了嗓子呗,还唱什么唱?”田悦苦笑道:“不说这些不高兴的事情了,姑娘们,为了庆贺公子入主,咱们今天好好给公子露一手。”

    田悦拍了拍手,大厅中顿时一静,他双手一举,很有点后世指挥家的样子。

    先传出一段珠走玉盘的嘈嘈切切琵琶声,过脉是一小段前奏曲,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

    大厅里响起了一声清越激昂的女声,在琵琶怪异地c热血沸腾地旋律中,歌声清越激昂地c豪迈地在空间里流泻,似乎其它的声浪都已沉寂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歌声徐止,响起一段二胡的过脉,低沉c呜咽c颤抖c悲凉······。

    二胡声款款而来,呜呜咽咽有如杜鹃泣血,午夜鬼哭,令人闻之悲从中来,心之沉重,凄楚不可名状。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悲凉的歌声悠然徐徐摇曳消逝,蓦地弦声一变,渔鼓声犹如远古传来的声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