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一章:触目惊心(三)(第1/2页)  移民全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而此时的东北,既没有后世开发出来的北大荒粮仓,也没有后世大面积砍伐森林的造田运动,加上天气寒冷,后金那点人连自己都养不活,还要频繁来的中原抢劫粮食,和通过山西商人走私粮食来缓解缺粮的危机。

    草原上也是天灾频繁,朝廷也时不时的要接济一下,或者卖粮食给他们,就这样,蒙古人还时不时的来打草谷。

    而此时中国的人口有多少呢?根据利玛窦的《利玛窦札记》c《中华大帝国》保守估计有接近3亿人,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芮乐伟·韩森写的《开放的帝国———1600年前的中国历史》认为明末有31亿人。

    而葛剑雄教授认为1600年明朝约有197亿人,不知道他们算没算上隐户的人口,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人群,通过这些人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保守的估计,此时的人口应该有23亿至3亿人口。

    陈远宏自己更倾向于有差不多3亿人,那么问题就来了,有如此大的人口,而种粮食的耕地不增反减,加上天灾频频,粮食大面积的减产,那么必定导致国内问题重重。

    首先,满洲鞑子和蒙古鞑子因为天灾而频繁进入中原抢粮,而国内百姓为了不至于被饿死,各地的起义此起彼伏,朝廷自然要派兵迎战,平定叛乱,大军一动,粮草先行,这必然要导致粮食严重紧缺。

    而朝廷为了防备他们,编制了十三个边镇,万历一五七三年到一六二零年为止,官兵的编制与粮饷,达到了惊人的七十万人,军费高达八百多万两,如此巨大的一个包袱,足以拖垮任何一个大帝国。

    为了给大家一个更直观的感受,此时的银两值多少钱呢?明朝万历一五七八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

    当时一石约为现代的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按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等于人民币6608元。

    也就是说一两银子,约等于人民币6608元或 700元,那么八百万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人民币,大家可以算一算。

    因为战乱,老百姓要么成为逃人c流民,耕地抛荒,这样耕地又减少了,一边是耕地减少,天灾频繁,粮食大面积减产,一边是人口不断增长,这个问题简直是无解。

    还有一个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读书人一毛不拔,不完粮不交税,还大量的收隐户c隐田,此外还有亢官,藩王,内府,这样算下来,简直是多重伤害啊,不推倒重来,就是神仙来了也没办法。

    看着眼前的祖孙俩,陈远宏在心里下了一个决定,马上成立一个人口救援部,就从救援搬迁这里的棚户开始,自己必须尽一切能力,救援明末的流民,一些人把人口当做包袱,其实人口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根基,他们是财富的创造者,国家土地民族的守护者。

    其实按照此时明末的生产力来计算,一个成年人,大概每年能给朝廷创造的价值是六十两至一百两银子,而且,从结婚生小孩到抚养成人,国家和个人在一个小孩子身上的投入是巨大的,死的人越多,国家和个人损失越惨重。

    自己以后要殖民移民全球,没有巨量的人口,怎么可能?而且时间不等人,等自己统一了全中国,大概要到一六四几年去了,到时候人死的差不多了,只有几千万人口,还殖民移民个屁呀,自己国内的坑都填不满。

    而且人口要爆发式的增长,恢复到现在的人口规模,至少要十年的时间,等到那个时候,殖民地已经被各国差不多瓜分完了,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说,人口才是最大的财富,老人家不是说过吗?存地失人,人地两失,存人失地,人地两得,我认为这是最精辟的注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