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09章、巴顿山之战(上)(第1/2页)  超时空城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列颠西南部,格洛斯特城远郊

    连日来,天际边低垂的乌云。越来越显得黯淡无光。有时候还会洒下一阵阴冷的雨水。阴寒刺骨的空气中。总是时刻弥漫着一股霉烂的味道,即使是最强劲的清爽山风,也难以将其完全驱散。

    崇山峻岭笼罩在一片灰沉沉的云雾中。被阳光遗忘的巍峨群山,仿佛被天神朱庇特驱逐的泰坦巨人们。阴森森地挺立在云端。而在这巍峨群山的脚下。一座陡峻的小丘坐落于沃野边缘,被潺潺流淌的河流环绕。

    它的名字是巴顿山。早在十分遥远的罗马帝国初期,从南方渡海征服不列颠的古罗马军团,就在这里建立了一处边防哨所。用于拱卫不远处的格洛斯特城殖民地——当时还只是一处常备的边防军营。

    之后。随着帝国黄金时代的和平岁月降临不列颠,巴顿山上的哨所一度被废弃,但坚固的石墙依然撑过了数百年风霜而屹立不倒。等到盎格鲁撒克逊人大举入侵的黑暗时代。这座堡垒自然又被再度启用。

    故而,在平原会战失败c后路断绝之后。罗慕路斯皇帝才能带着一小队败兵逃到此地,企图据险死守。

    此时此刻。从东北方攻来的盎格鲁人五国联军,已经对巴顿山上的这座堡垒。还有被困于此地的罗慕路斯皇帝,进行了整整十天的反复围攻。但由于糟糕地形的限制,始终是毫无进展。并且死伤惨重。

    总的来说,巴顿山是一座面积不大的丘陵,三面都被河流包围,仿佛一个小小的半岛。在丘陵顶端的狭小平台上,隐约可以看到一座石块垒砌的古罗马风格坚固堡垒,而从这座堡垒所在的山顶平台一直到山脚下,山势全都十分的陡峭险峻,并且布满了零零落落的梯田和灌木丛,几乎只有山羊才能跳得上去。

    很显然,这样的地形非常有利于防守——山下是泥泞的滩涂沼泽,而山体则是险峻陡峭的危崖。山丘四面大多都是兀立的悬崖峭壁,惟有一条崎岖狭窄的道路通往山顶。进攻者必须沿着这条小路才能够蜿蜒而上,同时还要一路上不断承受来自头顶的火力打击,而防御者却可以依托梯田c台地展开层层阻击。

    像这种耸立于险峻山巅的碉堡据点,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之中,甚至比深沟固垒的大城市还要难以攻打——山势陡峭,就意味着骑兵根本冲不上去,没法搞突袭;山道狭窄,就代表着无法一次投入大部队搞人海战术,兵力优势发挥不出来;地势崎岖,则意味着笨重的投石机和攻城塔也成了摆设。

    当初斯巴达克斯在意大利南部的卡普亚城发动奴隶起义,带着六十多个人逃上维苏威火山。由于火山险峻难攻,围剿他们的罗马军队就不敢冒险仰攻山头,宁可耐心扎营围困,想让斯巴达克斯等人在山头上饿死,最后被斯巴达克斯的起义军从一面悬崖上用绳梯逃出生天,并且一路南征北战,越打越强,从布林迪西一直打到阿尔卑斯山,如同野火燎原一般席卷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几乎动摇了罗马元老院的统治根基。

    在罗马帝国臻于鼎盛的五贤帝之一哈德良皇帝统治时期,近东的犹太人发动第二次武装起义的时候,大批罗马军团远征巴勒斯坦平叛。结果遇上九百名犹太人死守马萨达要塞,上万罗马正规军久攻不下c束手无策,原因就是这座马萨达要塞位于险峰之巅,罗马军团的兵力施展不开,一切笨重的攻城器械也是实在无用,找不到可以安放的地方。在几次攀岩突袭的“特种作战”失败后,奉命平叛的罗马军团迫于上级严令,只好硬是用古埃及人拉石头堆砌金字塔的办法,花了足足一年时间,冒着犹太人的石弹和弓箭拼死堆土施工,不知付出了多少牺牲,才在悬崖前面堆出一条宽大的土坡,将巨大笨重的攻城塔给推了上去

    因此,眼下的蛮族联军,面对这样一座难攻不落的天然堡垒,也是一筹莫展。在巴顿山的陡峭山坡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