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5章、发展瓶颈期(三)(第1/3页)  超时空城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95章c发展瓶颈期三

    ——正如杨教授所说,古代社会自给自足的传统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倾销有着强大的抵抗力。

    十九世纪中期,在鸦片战争结束,《南京条约》签订,清王朝的大门被坚船利炮打开之后,璞鼎查得意洋洋地回到伦敦,在国会上向记者宣称,英国远征军已经为英国的商人在东方打开了一个新的市场。这个市场是如此的广阔,只要每个清国人的衬衫后幅多用一英寸布料,英国兰克夏郡的工厂就要忙碌几十年!

    于是,欣喜若狂的英国商人“一想到和三亿或四亿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立即一窝蜂地把各式各样的洋布c洋火火柴c钟表等工业品装上商船,运到清朝,却完全没考虑清朝人的市场需要,也没想过清朝老百姓的实际购买力问题结果,他们自然全都华丽丽地悲剧了。

    ——当时的清朝确实是有着三亿到四亿人的广阔市场,可是这么多人里面,绝大多数都是兜里翻不出几文钱,连吃饱饭都有困难的赤贫农民,对昂贵而又陌生的洋货,又能有着多少购买力呢?至于那些清朝的富人,当时也没有养成喝西洋名酒c抽古巴雪茄c用法国香水的习惯,虽然很多人都对西洋钟表挺感兴趣,但通常只要兜里有一块怀表,家里有一座摆钟就已经够用了,又何必买上一大堆呢?

    因此,鸦片战争之后外国商品输入清朝的数量,在一度猛增之后又迅速回落了,大批棉布和火柴积压在码头仓库里卖不出去,而刀叉和钢琴之类的玩意儿更是无人问津,让很多英国商人赔掉了裤子

    而在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的现在,类似的商业倾销难题,则被摆在了王秋等人的面前。

    ※※※※※※※※※※※※※※※※※※※※※※※※※※※※※※※※※※※※※※※

    对于古代西方世界一般人的生活水平,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和调研,王秋他们多多少少也有所了解。

    按照克里奥佩特拉女王的说法,原本埃及这地方还算富庶,居民生活水平在当时的环地中海文明圈子里也还过得去,以至于吸引了四方移民纷纷来到尼罗河畔安家落户,享受这片富饶土地的丰美物产。

    王秋倒觉得这是因为埃及这边不怎么需要穿衣服,冬天也不必烧柴炭取暖,故而节约了开支的缘故。

    但问题是,克里奥佩特拉女王自从登基以来就流年不利,极为罕见的连续两年庄稼绝收之后,埃及人的生活水平出现了雪崩式的下降。而在克里奥佩特拉女王和她丈夫托勒密十三世的一番混战之后,再加上罗马军队的轮番劫掠,尼罗河三角洲更是成了遍地废墟的炼狱,每个人都必须为了填饱肚子而绞尽脑汁。

    虽然自从克里奥佩特拉女王打回首都之后,就陆续开始重建被战火夷平的城市c宫殿和灌溉水渠,通过一系列大规模工程来以工代赈,暂时解决了不少难民的生计。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力气干重体力活。而一个壮劳力干一天苦工赚回来的食物,往往也不够养活一大家子,剩余的妇孺也需要自谋生路。

    所以,即使是再怎样微不足道的可食之物,饿慌了的埃及人也不肯放过。在亚历山大港,王秋就看到埃及人在海滩里寻找只有手指般大的贝类,还有可以食用的藻类和小螃蟹,这些平时很少有人问津的东西,如今已成为埃及穷人饭桌上的一道美味,许多人每天在海滩上寻来找去,就是为了满足那张嘴的需要。

    而在远离海岸的内陆,饥饿的埃及农夫们则淘干水沟里的水,寻找比手指还小的小鱼。或者在尼罗河畔的芦苇丛中寻觅野鸭,挖掘芦根和莲藕充饥。由于燃料跟食物一样匮乏,浪费柴火的面包已经成了奢侈的食物,大多数人只能直接用麦子煮粥喝。老汉老妇们每天撑着拐杖出门,瞪着眼睛到处寻找干草和落叶,作为做饭的燃料。后来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