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9章、被震动的世界(一)(第1/3页)  超时空城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49章c被震动的世界一

    北非,昔兰尼加现代利比亚的班加西海湾

    绚丽的夕阳从西方的天际缓缓落下,而它的余晖则让云朵染上了金红的色彩;而在逐渐黯淡的天空中,点点星辉已经在快乐地眨着眼睛。徐徐的海风吹过干燥的沙漠海岸,送来带着咸湿味儿的新鲜空气。

    地中海的墨绿色浪花,轻轻拍打着雪松木质地的船舷,卷起白色的泡沫,又徐徐退散下去。

    五十多艘地中海上的霸王——三列桨战舰,静静地停泊在这片沙漠港湾之中,任凭四周潮起潮落。

    在希腊罗马时代,这种三列桨战舰,是当时西方几乎所有海洋强国的主力舰。按照后世考古学家的考证,一艘标准的三列桨战舰,有大约四十米长,五到八米宽。每一艘三列桨战舰里拥挤着大约二百多名船员。其中在甲板上安置着身披铠甲的武士和轻装的弓箭手,光着膀子的划桨手则藏身于甲板之下。这些划桨手坐在狭窄的长凳上,分成彼此错开的三层,每人手持一根长长的船桨,按照敲鼓手的节奏,整齐划一地划桨。当这些密密麻麻的船桨一起伸出去的时候,整艘战舰看上去就象一只漂浮在海上的蜈蚣。

    古代的希腊人c罗马人和迦太基人,之所以要在一艘船上安排这么多的划桨手,就跟后世大英帝国的造船厂不惜牺牲火力和装甲,也要往巡洋舰上拼命塞锅炉一个道理,是为了提高这种战舰的速度。不仅是为了增加机动性,以便于追击或躲避敌人,还要靠航速来以发动当时地中海上最流行的撞击战术——在每一艘三列桨战舰的船头,都有一个数米长的巨大尖顶,上面裹着青铜或铁片。当战舰全速冲向敌人的时候,尖顶可以一下子撞破对方的侧舷。一旦进水,战船会要么沉没,要么搁浅,丧失战斗能力

    但问题是,如果在发动冲击的时候,船只的速度不够快,那么原本应当致命的撞击,就变成了不痛不痒接舷战,甚至还有可能被敌船避开。只有速度超过10节,才能有足够的冲量撞破敌舰的船舷。

    因此,为了增强战舰的驱动力,将撞击战术的威力发挥到极致,塞满划桨手的三列桨战舰就诞生了。

    每艘三列桨战舰有两面风帆,不过一般来说,在海战期间,很难确保战舰抢到上风,而且风力还要足够强劲。所以在战斗期间,它主要靠划桨手的肌肉来推进。当所有划桨手喊着号子全力划动的时候,三列桨战舰的速度可以爆发到14节。在当时,这是一个惊人的速度——将近50吨的庞然大物,以每秒7米多的速度冲向敌人,可以产生巨大的冲量,哪怕是再坚固的木质船板,在它的金属冲角面前也会变得不堪一击。

    从希腊罗马时代到中世纪的威尼斯共和国,以及之后兴起的阿拉伯海盗,这种划桨战舰一直在地中海上纵横驰骋,厮杀争雄。直到工业革命时代,它才被蒸汽机船的彻底淘汰,不甘心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不过,虽然古典时代的三列桨战舰看似威力巨大,但建造一条这样的战舰,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而为了把它运转起来,又需要大量的人员。由于船上载了太多的人员,挤占了大量的舱位空间,使得每一艘战舰上能够储存的淡水和食物极为有限,通常只够三天之用,不要说横渡大洋,就连从雅典直航到埃及都做不到,基本上每天傍晚都要靠岸。如果不能及时靠岸补给的话,全船官兵都会饿死渴死。

    而且,运转这些战舰的代价也非常高昂——光是这么多划桨手的生活费就已经非常可怕了——除了作战之外,它根本无法挪作他用。因此,在和平时期,各国往往都舍不得如此空耗人力物力,让这些战舰无所事事地四处游荡,只能留下一小部分战舰,用于巡逻和驱逐海盗,然后把大部分战舰拉上海岸封存起来,可能二十几年都不会再碰它们一下。等到下次启用的时候,这些战舰往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