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0章、穿越古埃及如何盈利?(中)(第1/3页)  超时空城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40章c穿越古埃及如何盈利?中

    埃及,确切地说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这个国家能够算是富庶的吗?

    嗯,这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c非常烧脑细胞,非常难以精确衡量的问题——要知道,关于“富庶”这个概念,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国度,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标准。

    正如同阿兹特克人不把黄金看成货币,却将黑曜石和可可豆收进国库;十九世纪的英国殖民者把日后贫穷不堪的印度视为最耀眼的聚宝盆,却把日后富得流油的海湾地区阿拉伯国家看成贫瘠无用之地一样。由于技术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变化,古代人眼中的所谓“富庶”,其评价标准也和现代人的看法完全两样。

    首先,在古人眼中,埃及肯定是一片富庶之地,因为这里盛产粮食,而粮食这玩意儿一直是古代世界最吃香的硬通货——在定期泛滥的尼罗河水滋润之下,古埃及人拥有了环地中海地区最肥沃的耕地,以及最丰饶的农作物收成,可以拿出大量的余粮用于出口,喂饱大半个地中海世界文明圈。

    因此,古希腊人把埃及称作“尼罗河的馈赠”,古罗马人把埃及称为“地中海的面包篮子”。在古罗马帝国时代,埃及每年都要向意大利运输超过十万吨的小麦,用以喂饱那些好逸恶劳的罗马公民。

    可问题是,尼罗河流域每年出产的这些粮食,在古代地中海世界或许称得上是价值连城的战略资源,在现代世界却不过是一艘集装箱船的运载量。看上去数量惊人的十万吨小麦,在现代也就能卖出两亿多人民币的价钱罢了,还不够填补王秋他们一仗打掉的导弹和火箭弹价钱——这就是万恶的工农业剪刀差啊!

    而若是想要从埃及搜刮这么多小麦,却不知道要饿死多少农夫,惹出多少骚乱。更别提虫洞那边的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刚刚不幸地连续经历了三个歉收的灾年,又经历了一番战乱,连尼罗河三角洲都在闹饥荒了,根本挤不出什么余粮用于外售克里奥佩特拉女王还盼着从现代世界搞些粮食回去救急呢!

    接下来,既然从古埃及时空倒腾粮食的路子走不通,那么自然就只能在别的物产上动脑筋了。

    可问题是,埃及只是撒哈拉大沙漠里的一片狭长绿洲。天然资源其实相当匮乏,连像样的树木都找不到几棵。在尼罗河畔本地盛产的大宗货物,一般来说除了莎草纸之外,也只是粮食而已了。

    至于其它许多人类社会必需的重要商品,在黄沙遮天的埃及往往并不出产,或者弄出来的产品质量低劣c成本高昂,比不上从外国进口货物更合算——比如说,埃及人用的铜矿石要从西奈半岛进口,木材要从黎巴嫩进口,黄金和铁要从南方努比亚大致相当于现代的埃塞俄比亚的黑人那里搞来,树脂c没药等香料来自于阿拉伯半岛,胡椒则来源于更遥远的东方

    现代的埃及还盛产长绒棉,但埃及艳后的时代却还没有这玩意儿——棉花原产于印度和美洲,要到公元一世纪,亚洲棉才开始在埃及被广泛种植,而美洲棉更是还要再等上一千五百年在埃及艳后生活的公元前一世纪,埃及只有比较粗糙的亚麻布,看着很像抹布,拿到现代世界绝对卖不动。

    最后,在埃及境内也有一些产量颇丰的油井,可惜基本上全都位于远离尼罗河的沙漠深处,千百年来罕有人迹踏足,以公元前的技术条件,根本无法大规模开采,甚至无法解决石油工人的饮用水供应问题。

    ※※※※※※※※※※※※※※※※※※※※※※※※※※※※※※※※※※※※※※※

    如此盘算了一番,众人才骇然发现,原本印象中应该是富裕无比的非洲古国埃及,按照现代世界的标准一比划,竟然是如此贫瘠——没有木材c缺乏矿产,石油挖不出来,粮食卖不上价钱

    哎,该怎么说呢?就算是埃及这样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