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0章、加速施工的轨道站(第2/3页)  超时空城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内部的管线设备都是早已设置好的,对接装置是自动的,就连用于改变轨道高度的姿势调节火箭,也是由地面指挥中心遥控,并不需要宇航员的亲手操纵

    ——因为国家不可能三天两头发射飞船登月,每一拨登月宇航员在“广寒宫”空间站内的逗留时间也被设定得很短暂,所以月球轨道空间站势必会长时间处于无人状态,只能主要靠地面遥控来操作。

    所以,王秋只要把舱段弄到空间站主体旁边,整个“破天动工”就算是完工了90,剩下的步骤早已在地面的计算机中模拟了n遍,一般不会再出什么岔子了总之,由于有了虫洞这个作弊器,在各方的通力合作之下,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广寒宫”空间站的体积就再次膨胀了一小半,增加了两个重量分别为八吨和九吨的实验舱,外加一组材质单薄却体型庞大的太阳能电池帆板。

    不过,负责传送工作的王秋同学,似乎还感到有点意犹未尽。

    ※※※※※※※※※※※※※※※※※※※※※※※※※※※※※※※※※※※※※※※

    “只有生物实验舱和月面遥感侦测舱吗?为什么不把剩下的两个舱段也一块儿装上去。”

    漂浮在“广寒宫”空间站的节点舱内一个拥有六面接口的球型舱室,造型类似于塑料组合积木的圆球型接头,功能则类似于电源插线板,空间站的其余舱段都“插”在节点舱的上面,望着依然被闲置的两个圆形接口,王秋不由得用耳机麦克风跟地面上的老妈王美玲同※志嘀咕起来,“我听说,虫洞的持续寿命,一般最多也就是两个月左右,如果不能抓紧时间的话,可就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啦!”

    “这个道理人人都明白,可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你让我怎么拿得出来?”

    王美玲同※志略显变调的声音,在耳机中伴随着噪音沙沙回响,“生物实验舱和月面遥感侦测舱倒是还有现成货,可剩下的两个舱段,连设计图纸都没有定稿,你让我到哪儿去变出来啊?”

    ——根据自家老妈的解释,王秋才终于恍然大悟:虽然虫洞的骤然出现,大大降低了从地面向月球轨道发射航天器的成本,但中※国航天局可没有预料到这个虫洞的出现,自然不会提前准备好后续的舱段。

    即使是现在已经安装上去的各个舱段,也都是西昌卫星城方面想尽了办法,仓促地东拼西凑起来的。

    其中,月面遥感侦测舱之前已经坠毁过一次——预定进入轨道的那个月面遥感侦测舱,早就于火箭失事之际,在大气层边缘烧成了灰烬,如今是把地面上做测试用的原型试作品给搬了上来,至于究竟能不能正常工作,只有天晓得。而生物实验舱则是预定下一次发射的货物,如今正好提前运了上来。太阳能电池帆板由于相对比较缺乏技术含量,倒是早已准备好了——跟已经装在空间站上的第一副帆板基本完全一样。

    至于剩下的物理实验舱和天文望远镜观察舱,干脆还停留在设计图纸上,根本连原型都没有试制出来——按照航天局的预计,整个“广寒宫”月球轨道空间站的建设施工,按照每年发射一个舱段的速度,预计最起码要持续五六年之久,所以后续舱段没必要提前生产出来,以免零件老化或设备落后过时。

    所以,由于“建筑模块”用尽,虽然搭积木的搬运工王秋犹有余力,但“广寒宫”月球轨道空间站的二期工程还是只能到此为止,剩下的部分有待日后施工。

    “嗯,不过这样也算是不错了,至少这广寒宫里总算是有了桂花树就是不知道会不会开花。”

    端详着生物实验舱的透明观察箱里,那几棵仅有巴掌大小的迷你盆景桂花树苗,王秋不由得如是想道。

    而回头看看刚从气闸舱内回来,满脸疲惫之色,甚至有些恶心呕吐的两位宇航员,王秋也觉得,实在是没法让他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