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9章、东罗马皇帝的婚礼(上)(第2/3页)  超时空城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地起死回生之后,进行大规模土地改革的条件,也就差不多成熟了

    或者说,一旦扑街到了极致,只要能够活着熬过这一关,那么往往也就是时来运转的开始。

    ——正所谓“扑到极致即为美”是也。

    具体的土改措施,基本上是把从回教徒地主手里没收来的大片土地划分成小块,分配给东罗马帝国的臣民耕作,让他们从无产者再次恢复成自耕农,同时承担兵役与徭役,有些类似于东罗马帝国过去的“蒂玛”军区制,谈不上很超前——在瘟疫和战乱的连番扫荡之下,如今东罗马帝国的两万平方公里疆域之内,只有大约三十万人口,因此现有的田地就已经足够分配,甚至还能绰绰有余。

    此外,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养活更多的人口,他还让人尝试着种植了土豆c番薯c玉米等新作物。

    ——在很多穿越之中,玉米c番薯和土豆等等这些源自美洲的高产作物,简直就是爆粮食爆人口的超级金手指。但实际上,这些原产于美洲的新作物,也不是随便在什么地方都能推广的。

    譬如说,种植玉米需要有足够的日照和积温,在俄国这种高纬度的寒冷地方就很难推广,在前苏联时代,这个问题曾经让赫鲁晓夫因此深感苦恼,最后因为在干旱缺水的中亚强行推广玉米种植,而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危机,不仅在国家层面上得不偿失,同样也给他本人赢得了一个“玉米控”的绰号。

    而土豆和番薯虽然耐寒耐旱,但也需要足够的肥力才能长得好,或者轮替种植大豆和苜蓿来恢复地力——在这个没有化肥的年代,除了军马场附近和人口稠密的城郊地带,恐怕很难收集到足够的肥料。

    至于在东罗马帝国生产化肥这技术难度可是比什么“希腊火”都要高上百倍,还是别做梦为好。

    ※※※※※※※※※※※※※※※※※※※※※※※※※※※※※※※※※※※※※※※

    所以,在目前的东罗马帝国,上述这些来自于美洲新大陆的高产作物,还有辣椒c南瓜c花生等等新鲜玩意儿,都只是处于实验性栽培阶段,距离真正的推广还有很遥远的一段距离。

    当然,虽然眼下的这个国家还有着各种不足之处,但是望着遍地的金色麦穗在微风中摇摆,还有农夫们充满期望的面孔,感受着那股蓬勃向上的闪耀生机,再回想起昔日君士坦丁堡城内那种凋敝,荒凉和冷漠的氛围,君士坦丁十一世还是忍不住有种恍如隔世的错觉,在胸中洋溢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和喜悦。

    除了土地改革和农业建设之外,东罗马帝国的各项兵役动员制度c民兵制度也都在被逐步恢复。虽然比较像样的军事学校一时间还办不起来,但是在农闲时节对农夫们的定期军训,在今年就已经开始实施。

    通过这些年来的实践检验,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已经很明确地认识到了,军队在这个时代确实是可以用钱买到的,但可以用钱买到的军队虽然素质较好,但多半不太靠谱。他们只是为了钱才为国家服务,却没有为国牺牲的责任感,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只忠于自己的指挥官,而不是国家的统治者。

    所以,他想要恢复古希腊c古罗马的公民兵制度,训练出一支真正能够为国而战的军队来。

    当然,根据目前的社会现状,想要建立一支公民兵军队还有不少麻烦,与之配套的政治体制改革更是困难重重,但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君士坦丁十一世觉得自己应该能让古罗马军团在这个世界上再次复活。

    唯一让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感到有些郁闷的是,虽然那个跨越时空的虫洞,依然悬浮在他那座简朴宫殿的御用祈祷室内,但来自现代世界的时空穿梭者们,在最近这几个月里,不知为什么却已经很少来访。就算是偶尔向这边运送各种现代抗生素消炎药品,并且从他手上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