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4章、势如破竹的大进军(中)(第1/3页)  超时空城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4章c势如破竹的大进军{中}

    更要命的是,如果东罗马帝国此次出征阿德里安堡的目标,乃是扶持奥尔汗王子成为下一任的奥斯曼土耳其苏丹,并且这位在君士坦丁堡当了一辈子人质的奥尔汗王子,最后当真入主阿德里安堡,成功上位了的话。那么此时自发站出来抵抗,阻止皇帝和新苏丹进军的土耳其人,日后非但不会因为忠勇爱国而被褒奖,反倒会因为擅自对着新苏丹挥舞刀剑,而遭到极其残酷的清算——按照惯例,通常是满门抄斩

    所以,在这种局势混沌难辨的情况之下,散布在东色雷斯平原上的数万名土耳其人,多半都不约而同地固守城镇或堡垒,以求自保。只有寥寥几股数十人规模的土耳其骑手,在阿訇们的号召之下,对基督徒的队伍进行了几次袭击,且略有斩获,但由于人数实在太少,并未给东罗马帝国方面造成太大的麻烦。

    另一方面,皇帝也很清楚自己手下都是一帮不可靠的二五仔和乌合之众,所以他的目标仅仅只有阿德里安堡,不愿意浪费时间在这些小村小镇进行纠缠——结果,这两边勉强倒也还算是相安无事。

    然后,虽然近百年来陆续渡过达达尼尔海峡,迁居到色雷斯平原的土耳其回教徒,对君士坦丁堡城外这一次不可思议的大逆转,普遍感到失魂落魄c如雷轰顶,但反过来说,这一回教徒的恐怖噩耗,就是基督徒的天大喜讯。于是,在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带着一票乌合之众向阿德里安堡进军的一路上,原本世代居住于此的希腊基督徒们,纷纷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前来跪拜在皇帝的双头鹰旗帜之下,自愿要求投军入伙,向土耳其异教徒报仇雪恨。而正愁兵力不足的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也很慷慨地用富余的缴获军械,把他们这帮志愿者都武装起来,让这支“圣战军”犹如滚雪球一般,迅速膨胀到了三万以上。

    ※※※※※※※※※※※※※※※※※※※※※※※※※※※※※※※※※※※※※※※

    ——在21世纪,隶属于土耳其共和国的东色雷斯平原,早已被彻底土耳其化。从东罗马帝国时代残存的东正教信徒,基本上都被驱逐到了希腊控制的西色雷斯平原和北面的保加利亚。

    但在1453年的这个时间点上,距离土耳其人渡海侵入东欧,还不过一个世纪左右,而土耳其人在此期间对色雷斯的统治,也是几经反复,并不稳定,所以当地的基督徒还是占了绝对多数。

    虽然一开始被征服的时候,色雷斯地区的希腊人对于土耳其帝国应该并没有太多的抵触,对他们的宗教宽容政策更是颇为欣喜,甚至有很多基督徒认为奥斯曼苏丹的统治要胜过东罗马皇帝——因为前者的税率要温和许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当地基督徒干脆变换了信仰,以求在新的国度获得政治权利,

    但问题是,几乎所有的伊教国家都有着同样的毛病——在一开始立足未稳的时候,他们会对治下的异教徒臣民采取宗教宽容政策,并且轻徭薄赋c安抚民心。可是国家一旦稳定下来,各方面明目张胆的限制和打压就会越来越多,外加各种专门针对异教徒的横征暴敛,越到后面越是让人无法忍受别忘了,他们那本经的根本宗旨之一,就是“消灭异教徒,消灭异教徒,用一切手段更多更好地消灭异教徒”啊!

    当然,若是仅仅从字面上看的话,基督徒的《圣经其实也善良不到哪里去。

    因此,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东欧统治的日渐稳固,当地那些基督徒原住民的待遇也是一日不如一日——和绝大多数的中东国家一样,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同样也奉行“异教徒奉献金钱和劳役,回教徒为安拉而战”的二元体制。为了应付连绵不断的对外战争,土耳其苏丹必须供养一支庞大的军队,并且从欧洲高薪挖角各类人才{譬如说那位天才铸炮师乌尔班},再加上土耳其宫廷挥霍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