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4章、苏丹の最期(第1/3页)  超时空城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14章c苏丹の最期

    对于战争年代的统治者来说,他们在作出决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不仅包括国家的实际利益,还要考虑自己个人的威望和影响力。尤其是对那些新近上位c根基不稳的统治者而言,后者往往比前者更加重要——因为这些无形的“软实力”,能够有效地团结臣民和盟友c震慑潜在的反对者,维持他们的统治地位。

    ——这个问题上的正例和反例典型,在地中海世界的历史上都不乏其人。

    举个例子来说,在十二世纪后半叶,领导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英格兰“狮心王”理查,率领浩浩荡荡的英法德三国联军,在巴勒斯坦的沙漠中与萨拉丁连番鏖战,打得横尸遍野c血流成河,付出了极其惨烈的代价,可最终也没能看到耶路撒冷的城墙,在战略上应该算是大败亏输了。

    但是,等到“狮心王”理查无可奈何地返回欧洲的时候,依旧以“圣战英雄”之名在西方世界广为称颂,并且因为在巴勒斯坦大量砍杀异教徒的英勇战绩,而深受庶民和将士的爱戴。即使最终未能夺回圣城,也没怎么影响到他的名声,更没有削弱他在英格兰国内的统治地位,以及对臣民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相反,之后领导第六次十字军东征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由于麾下兵力不足,便试图投机取巧——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外交斡旋c利益交换c收买贿赂和虚张声势,腓特烈二世皇帝不费一兵一卒,就签署了一个相当有利的条约,从埃及苏丹手中轻松取回了失陷四十余年的耶路撒冷{虽然在十五年之后,圣城耶路撒冷又被丢了,但这只能说是后继者无能的缘故,不能归罪于皇帝}。

    无论整个过程是多么的不光彩,至少这位神圣罗马皇帝在战略上是大获成功了。

    然而,当皇帝得意洋洋地返回欧洲之后,却愕然发现自己非但没有赢得“圣地拯救者”的美名,反而因为擅自跟异教徒做交易,遭到了罗马教廷的愤怒痛斥和破门律的责罚{把皇帝开除出基督徒的行列}!更要命的是,在当时的欧洲,几乎所有的基督徒都在口诛笔伐地指责这位皇帝,认为他没有在战场上堂堂正正地打败异教徒,只是个可耻的懦夫,毫无荣誉可言——由于未曾经历流血厮杀,从异教徒手中夺回圣地耶路撒冷的功绩,不仅没有给腓特烈二世的履历留下光辉的一笔,反倒是对他的名声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总之,不是通过血战厮杀而得来的土地,对于想要青史留名的好战君王来说,根本就完全没有意义。

    毕竟,不是谁都能像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一样,依靠婚礼和联姻来吞并大半个欧洲的。

    此时的土耳其人,在很多方面都还是一个崇尚战争和厮杀的游牧民族,一位苏丹如果仅仅只拥有高贵的血脉,而不能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英明果决,那么他的宝座就会永远摇摇欲坠,难以稳定下来。

    ※※※※※※※※※※※※※※※※※※※※※※※※※※※※※※※※※※※※※※※

    所以,哈里尔大维齐的又一次老调重弹,让穆罕默德二世苏丹深感郁闷——这个老东西难道就不明白吗?唯有擅长浴血厮杀的沙场英豪,才能得心应手地驾驭麾下的虎狼之师,而只懂玩弄计谋的阴险小人,却永远也无法获得将士们的真心爱戴!他需要的是一场青史留名的胜利,而不仅仅是一座残破不堪的城市!

    为了不让摩拳擦掌c跃跃欲试的十几万大军感到失望,穆罕默德二世苏丹或许可以饶恕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的性命——即使只是暂时的——但却不能接受除了投降之外的任何条件!

    于是,针对哈里尔大维齐的“软弱表现”,被扫了面子的穆罕默德二世大发雷霆,“哈里尔!你的胆子何时变得比羔羊还要懦弱了?!且不说我们完全有力量击败基督徒的干涉,而且西方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