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章、与阿瓦哈酋长的会面(中)(第1/3页)  超时空城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章c与阿瓦哈酋长的会面{中}

    在这里必须要多说一句,美洲印第安人的文明,有着一个致命的缺陷,不是没有枪炮,而是没有轮子。

    轮子的出现,使得人力得到了彻底的解放,生产力也因此大大地提高。

    但是,美洲印第安人没有发明轮子,哪怕是在文明诞生的数千年之后,他们还是只知道手提肩扛,或者用绳子拖拽,此外就是用独木舟去运输。

    事实上,印第安人很早就有着圆形的概念,例如,玛雅人的日历和很多工艺品是圆的。在运输巨石建造金字塔的时候,玛雅人也同样知道要在石块底下垫滚木。还有,绝大多数部族的印第安人,在制造陶器的时候,都要用到横放的陶轮,把它竖起来就是一个车轮。

    但是,因为印第安人没有牛马这类牲畜可以用来拉车,所以始终没有把陶轮竖起来,发明出自己的车辆。而马匹也因此成为欧洲人征服美洲的一大优势。

    至于后世美国西部片里,那些奔驰在西部大草原上的北美野马,还有印第安骑手驾驭的战马,则都是西班牙人登陆之后丢失的马匹,在野外重新繁衍起来的族群了。

    呃,似乎有些跑题了。

    总之,由于路况太差,马彤的农用电动三轮车,刚刚开出村口不到300米,就不幸侧翻撞树了。

    不幸中的大幸,车上的两个人除了灰头土脸之外,倒是没有受什么伤。

    于是,文德嗣就留下一名印第安武士负责看守电动三轮车,其他人继续老老实实地步行前进。

    在离开海岸一段距离之后,清新凉爽的海风就渐渐消失了。

    穿过了村外的玉米地,四周就都被掩藏在一片茂密的绿色热带雨林之中,空气里开始弥漫着一股闷热潮湿的难闻气息,隐约带着腐朽的味道,让人不由得想起了中国南方雨季的黄梅天。

    而嗡嗡飞舞的各种蚊蝇,更是给人带来了巨大的烦恼。

    由于空气湿度太大,才走了没几分钟的路,缺乏锻炼的现代大学生王秋,就发现自己已是汗流浃背。――

    走在这片闷热潮湿的丛林里,就能体会到为什么热带雨林不适合人类居住了。

    王秋感觉有些口干舌燥,便打开军用水壶,往嘴里灌了一大口纯净水,然后如此默默地想到。

    幸好,这片热带雨林并不宽广,仅仅走了不到十分钟,前面又出现了大片大片玉米地和棉花田,以及种着番茄c蚕豆c南瓜和辣椒的小块菜圃,看上去一片郁郁葱葱,长势极为喜人。

    许多近乎于赤身,只在胯下缠了一点布条的印第安农夫,在农田里汗流浃背地忙碌着。看到文德嗣等人过来,他们一个个全都忙不迭地或弯腰,或下跪,毕恭毕敬地向着这些“上等人”行礼问好。

    这些洪休提兹干农夫的劳动工具很原始,没有耕畜,没有犁杖,只有最简陋的木棒和石斧一一尖头的硬木棒,是用来在泥土里掘坑,播种各类作物的,而石斧则用来砍树开地,清理杂草。

    总的来说,他们的劳动效率非常低下。

    更糟糕的是,玉米是一种喜旱的农作物,而热带雨林中雨水充沛,把玉米种在低洼的丛林里,就必须时常排干农田中的积水,劳动量因此剧增不说,产量也不会很高。

    因此,这地方的玉米产量,按现代标准来看,也是低得可怜一一根据文德嗣的介绍,如果按照中国的市亩为单位来计算,这里的每亩玉米地大概能够收获玉米100公斤而在后世,大多数的良种玉米,在化肥足够的情况下,都能够轻松达到亩产一吨以上!

    虽然文德嗣已经来到这里大约20个月,但他也没有办法凭空变出大量的金属工具,来提高这些人的劳动效率。至于修筑小水坝和灌溉水渠的技术,这些印第安人早就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