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8章 冲击粥棚(第1/2页)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大典作为山东巡抚自然不愿看到这一幕出现。刘烨主动提出愿意运走饥民维护山东的稳定,朱大典乐见其成,把赈济饥民的事一并交给了刘烨来办,并应其请求,派林天明协办。

    收容饥民一要粮,二要钱。钱的问题从来不是刘烨担心的事,何况缴获叛军船队的钱财后又发了一笔横财,更不是问题。至于粮食的问题也不大,登州本来就是北方边镇粮饷的集运地,粮草储备不少,加上李九成为了巩固登州这个大后方,在山东各地掠夺的粮食都运回了登州城,叛军匆匆出逃时又没法全部带走,匀出一些安置饥民没多大压力。

    对于饥民而言,只要有一个过得去的去处,有一口热粥果腹,就是天大的好事了。在朱大典的推动下,在林天明的亲自督办下,山东各州县以官府名义散播消息,引导难民自行前往登州辖区饥民越少,对地方官而言越好,他们自然不遗余力。

    林诗悦向刘烨提议在青州、莱州到登州的官道沿途设置粥棚,以免饥民没有足够的体力活着走到登州,被刘烨和林天明采纳了。于是琼州营士兵会同登州、莱州、青州等府的官吏在三府各地的官道都设立了粥棚,为途径的饥民补充体力。

    在一个阴霾的下午,黄县附近,尘土飞扬,一大批饥民缓缓前进。

    这群饥民人数大约为六七百人,男女老少都有,队伍庞大而混杂,看起来松散而杂乱,其实也有一定的组织。大体以本村寨、本宗族为核心,形成群中有群的状态。青壮年走在外围,老弱妇孺在中间,还夹杂着装着破烂家什和粮食的独轮车。有时候走不动和体弱的人还能搭在车上坐一阵。

    也有一些人是边缘化的,完全被排挤到了人群的外围,得不到休息和帮助,除了特别强壮的人之外,渐渐的就掉队成官道旁的一具尸体。

    虽然这群饥民以宗族、村寨形成了核心,但是队伍中有一名身体敦厚结实的汉子格外惹眼,一些似乎能够对饥民发号施令的老者围绕着她,不时询问他的意见,是停下暂时休息还是继续前行。

    “马兄弟,这里离黄县没多远了,乡亲们走了一天了,是不是求求官老爷,让咱们进县城歇口气?”

    “是啊,叛军都被灭了,听说黄县也收复了,应该能让咱们进城吧?”

    汉子正在眺望前方,似乎在寻找什么。与周围衣衫褴褛、灰头土脸的饥民相比,他结实健壮的体魄看起来格外引人瞩目,连续奔波没有让他变得和周围的饥民一样面带菜色、瘦骨嶙峋。

    听到周围老者的发问,他摇摇头:“黄县虽然被朝廷收复了,但是不可能让咱们这么多人进入县城的,当官的害怕聚集太多人酿成民变。叫乡亲们咬咬牙坚持一下,还是继续往前走吧,听说新任山东巡抚和巡按在青州、莱州都设了粥棚,咱们在莱州就吃上了粥,眼下都到登州境内了,应该也会有。”

    虽然不知道登州境内还有没有这样的粥棚,又有多远才能到达,但是听他这么说,那些老者都不敢再多说,向周围人群传话。

    人群中有一些人唉声叹气,但没有人忤逆这精壮汉子的话,继续前行。

    走了两里地后,他们又碰到了另外一群饥民,这伙难民是从平度州的方向过来的,规模比他们略小,但是青壮明显要多一些,看样子也是往登州去的。

    两伙人相遇后,没有接触,却暗暗提高了警惕。乱世之中,人命贱如草芥,除了之前要担心叛军的袭击和掠夺,饥民之间也会相互攻击,起因也许只是对方有自己需要的口粮和独轮车,人类的道德底限在活下去的愿望面前一再被突破。

    双方并行了一段路程之后,前方官道上出现了几座临时搭建的草棚,棚中支起了十几口大锅,正在冒出阵阵香气这是粥香登州果然和莱州等地一样,设立了粥棚救济难民。

    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