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法是一把剑(第2/3页)  鞅掌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

    卫鞅直到被他父亲那句话骂出了卫国,才知道这个天下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更乱。而这个世界和他想象的也并不一致,换句话说,这个世界上表面上还表现的道貌岸然,实际上规则早已经支离破碎。

    所以这世界上出现了诸子百家之言来救世,所以有法家。

    卫鞅坚信自己怀中的这把剑并不是像庸人所言一样是什么不详,事实上所有的战国士子都知道这是一种救国之道,可以兴国,可以倾国。他背负法家之道从卫到魏再到秦,就是因为他相信:这道一定会实现。

    因为礼崩乐坏,所以要用法来倾服天下啊!

    哪个士子不爱天下,又有哪个士子没有一个用自己毕生所学征服天下的千秋大梦呢?

    他望向怀中,他仿佛看见了那把黑漆漆的剑,剑身的黑仿若黑漆漆的夜空,黑的深邃,上面依稀流淌着如水的星光。它之中蕴含了重新构架这个世界的规则,它的名字叫做法。

    这是一把法剑,俗人不可视,就比如说他旁边的景监,看到的就只是一卷普普通通的竹简被卫鞅揣在怀间。

    “卫鞅,走了。”

    这是在秦国首都栎阳的栎阳宫里,通向秦国新君秦孝公接见士子的宫殿的路上,卫鞅走到一半,竟然开始发呆,景监不得不将卫鞅的魂儿唤回来,以免他发呆发到忘记他还要去见秦孝公。

    “哦。”

    卫鞅收起那卷竹简放在袖中,便随着景监接着走。他今天来秦宫,便是为了向秦孝公进言,让秦孝公采纳自己的法家之言——如果秦孝公真的喜欢自己的谏言,说不定还能再进一步,让他在秦国进行变法,他的法家之剑便能在秦国开一方天地了。他知道秦国这位君主是不会埋没他的话的,这位新君秦孝公,叫做嬴渠梁,年轻气盛,刚刚继位不到一年,今年也不过二十一岁。然而就在他二十一岁这年春天,他感于秦国贫弱,为了强国,竟写出了一篇《求贤令》招募天下贤才!

    这《求贤令》之中有这样一句话: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这样的话不是所有的君主都敢写出来的,就凭这一点,这个君主必有大气魄,就算他真人不如这句话,就为这句话,就值得把理想拿出来,来秦孝公这里来碰个运气。这样的君主不管真人如何,能写出这样的话,一旦重用一名士子便绝不会给个闲职拉倒,这样的大契机,为什么不来试一试呢?

    卫鞅就是怀着这样的心理来了秦国。而贤才终须引荐,他旁边这位景监,便是他为自己选的引荐人。景监再秦国虽然只是个郎官但却是秦孝公身边的重臣,外面流传只一个词足可以体现秦孝公对他的重视程度——“宠臣!”

    让景监这样的人为自己引荐,成功的几率又加上了一成,这次卫鞅的进谏,绝对要万无一失!

    景监自然也不是什么庸人,他看上卫鞅肯为卫鞅见秦孝公铺平道路也是因为看上了卫鞅的主张。可他还是不太懂——卫鞅的法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呢?

    他有见解,知道卫鞅的见解了不起,但是百家之言这种神神叨叨的东西他不懂。既然卫鞅说他的那个“法”能解决秦国的问题,那么法何德何能,可以解决秦国现在的问题呢?

    他知道秦国现在有问题,有大问题,否则秦孝公也不会急于求贤寻找人才。可这个问题如何解决,他心里并没有准头。

    “法是什么?”景监不知道第几次向卫鞅提出那个问题。

    “法是秩序,是规矩。”卫鞅说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那不是礼吗?”景监问。

    “法是新的规矩。”卫鞅如是答,“君主的规矩。”

    “我还是不懂。”景监如是说,“这个规矩有什么用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