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6章 意大利,点球!(第1/4页)  1936国足在柏林奥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看到贵为世界冠军的意大利竟然需要东施效颦,模仿中国队刚刚用过没两分钟的战术,这让意大利的球迷们极端失望?/p

    难道我们连个像样的角球战术都想不出来吗?/p

    更差劲的是还被对方轻而易举地骗到越位陷阱里/p

    中国队没有给时间让意大利人去检讨自己,又一波的进攻打响!/p

    中国队两翼的球员最后时刻压得非常靠上,麦绍汉在本方禁区附近得球,低平球长传找到了陆逐虎,此时陆逐虎的站位几乎与中锋李惠堂平行,迅速过掉封堵的巴尔多后,反击正式形成,随后陆逐虎一脚大力射门差点得分!/p

    他虽然没能在与球门的较量中取得先机,但是本场已经太多次看到他将巴尔多无情地甩在身后的情景了,意大利这个4号恐怕已经完全丧失了对抗陆逐虎的信心了,人们甚至想不起来他在什么时候有过防住陆逐虎哪怕一次的表现了。皮奇尼相比较巴尔多,出糗的画面要少一点,但是作为波佐阵型中攻防重要环节的5号,他没有选择正面硬肛中国队的进攻核心,反而一次次“逼迫”着丧失信心的巴尔多一个人去对付陆逐虎,已经能够说明小“蒙蒂”同志这场的心态了。/p

    光是他俩的表现已经能解释为何意大利在最后时刻对中国队不设防了。/p

    最后时刻,陆逐虎、冯景祥、李惠堂、张显源、郑季良,个个都是反击高手,这样的阵型使中国队在末段的攻防转换中变得非常有威胁,同时,两翼的高位站位,也有助于帮助两位“三旬老汉”,李惠堂和包家平在漫长的90分钟中保持体力。/p

    陆逐虎这个3-4-3阵型的奇妙之处在于中场,更确切地说是在两翼,后世采取3后卫阵型的球队中,中场两翼通常是由边后卫球员来担任的,虽然他们被赋予了更多的进攻自由度,但本质上来说他们还是边后卫。但中国队这场是以中场球员和伪左后卫麦绍汉来担当中场的两翼,之前所有人都诟病左路的麦绍汉前插的次数非常多,成功率还非常低,但是他是以此来协助队友进攻的,在反击当中更是如此。与经典的边后卫不同,在这样快速的换位过程中,麦绍汉前插可以吸引了意大利右路的防守,为郑季良分担压力,给冯景祥创造出一对一中路突破的机会。/p

    还有一点不同的是,中国队3-4-3阵型能为比赛带来更多打法上的选择,传统阵型中只有一个“10号”球员在比赛中有任意带球发动进攻的自由,而在3-4-3阵型中有两个,他们在中场任意一侧都可以发动进攻,同时剩下3人组织防守。当陆逐虎从右路内切时,他可以传球给任意一个前锋,或者中场中路和远端前来接应的同伴。即使中场有两人同时插上参与进攻中国队仁也有足够的人手组织防守,至少在中路,他们有3中卫和剩下的两个中场球员。/p

    在赛前的构想中,中场的边路球员不仅仅在进攻端发挥作用,防守时也同样重要,他们能上能下,既能支持进攻又能帮助防守。/p

    只是在本场比赛的大多数时间里,并非陆逐虎赛前正选的后场队友们做不到而已,之前有一次还在踢中后卫梁荣照上抢伯托尼,后者轻易将球传给佛罗西,从而与远端的加布廖蒂形成了对中国队的3打3的局面——要不是周贤言开挂,中国队已经被洞穿三次了。/p

    幸亏这年头的球队还缺少那种快速技术型边路球员,对这方面的认识也还不足,要是这个环节也做好了,可以预见中国队将经历多严峻的考验,纵使来两个周贤言也没办法了。/p

    好在现在谭江柏回归后卫线中,后防线总算是巩固了,基本实现了陆逐虎赛前期望的场景了。/p

    说到底,人员

    的选择是一个整体阵型能否顺利运转的重中之重。同样的3-4-3可以偏重进攻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