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二章 悟因果大道(第1/2页)  你为什么活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因果,因果,有因就有果,有果必有因。”雨还在淅沥沥地下着,何奈何望着迢迢不断的连绵秋雨,仔细思索了起来。

    “记得在地球时,有一个名词叫做思维社会化定式,以前不懂,此刻想来,里面有着浓重的因果气息。从幼时起,人们通过父母、学校、电视来学着认识这个世界,因为人们差不多是在同一个环境下认识世界的,比如人们读相同的课本,接受统一的教育,看一样的电视剧,读一样的新闻,所以人们对大部分事物有着许多相同的看法,产生了相同的观念。并且在之后的生活中,身边的朋友亲戚们、身边的每个人无不印证着那些观念的正确性,更有甚者,会将其视为本就存在的真理,从此对自己的处事方式深信不疑。这就是关于产生个人观念的因果…

    但每个人的具体遭遇是不同的,所出生的家庭富有程度,教育文化程度等各方各面,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父母的性格,是温柔体贴还是暴躁易怒,无形之间便会影响孩子的性格;父母对其施行的管教,是严厉还是放纵,也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影响;家庭环境方面,孩子是在单亲家庭长大,还是在圆满的家庭里长大,是在和和睦睦的环境下长大,还是在整天打闹的环境下长大,都对孩子的性格有着极大的影响;孩子长大之后,所遇到的人,所走过的路都各不相同,遇到的朋友是阴险狡诈,还是为你掏心掏肺,走过的路是艰难坎坷的荆棘小道,还是平坦无阻的康王大道,都对一个人的性格有着不同的影响。这就是个人性格的因果…

    还有理想和成就之间的因果。秦国成立的历史很短,二世就已灭亡,但是不影响秦始皇的丰功伟绩,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是一个跨时代的前进,就像是不久前孙中山先生带领国人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一样,始皇帝建立秦国,标志着封建时代正式开始,奴隶制度被推翻。而这么牛逼的人物之所以能够成功,并非因为他是一个有着强大修为的修炼者,他也不是真仙,更不是天神,他和别人一样,都是凡人。他能成功的原因其实在于,他从小就认为自己应该是皇帝。没错,就是因为这个,因为他有理想,因为他从小就立志横扫六合,统一全国。在我们普通平民百姓心里,成为皇帝只是在梦中想想而已,而站在当时秦始皇的角度来看,却是很自然的事情,他当时所处的生活环境决定了那不是滑稽可笑的梦,秦国自春秋时期已然存在,是春秋五霸之一,到战国时期的战国七雄,他的先辈给他创造下的基业,让他理所应当的认为,他未来就应该是皇帝,果不其然,日后他真的成了皇帝。

    蒙恬,秦国的一位名将,他对帝国的衷心天地可鉴。为什么他不是皇帝而是只是将军呢?那也是因为他从小就认为自己未来是一个将军,蒙家是武将世家,他的父亲,爷爷等都是将军,都效忠于帝国,他从小就想成为像爷爷像父亲一样威武的将军。

    司马迁,他的父亲是汉代的史官,从小便随着父亲去过祖国的很多地方,游遍山水,收集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他从小就认为他将来会是一个史官,他对他的理想坚信不疑,他认为他来到世间的使命就是记载历史。所以即使他含冤入狱遭受宫刑之后,正所谓刑不上大夫,士可杀不可辱,当时贵族当官的还是很注重面子的,即使他身遭如此奇耻大辱,他仍然没有选择自尽,反而说出了人终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句传诵千古的名句。他在中告诉他的好友任安,说他之所以不去死是因为他没有完成自己未竟的理想,没有完成。

    平民百姓,在以前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封建时代尤为悲哀,他们温饱都解决不了。从小的理想就是能吃饱穿暖,没有战争,平安度日。

    可见,一个人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在当初确定理想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诚然,有环境决定成败的因素,而且有很多有理想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