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9章 山中问道,下山上山(上)(第2/3页)  浮屠天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过太多天资艳绝之辈,知道愈是这类人,往往愈易夭折,这些年,仅是毁在这高楼的便不下半百之数。

    那些人甫一见浩如烟海的典籍便乱了心性,只想一气观遍群,修得个仙人境界,殊不知贪多嚼不烂,修行一途最重循序渐进,境界不够便难以驾驭许多晦深功法,反而伤及经脉,自毁丹田。

    洛天僧人前些年心性使然,亦算动了慈悲心肠,将楼阁内无数典籍尽数打乱,成了个无头无尾的乱象,入阁者便是想要尽观也无用,千丝万缕难以理出头绪,只当经学忒玄妙了些,万般无奈,只得修习老人指定的粗浅法门。然而任谁也不曾想过,仅是这看似无理的昏聩招数,竟让门下弟子十余年间根基打的极是稳固,便是较之其他派别,也不知胜出多少分。

    洛天僧人知晓那少年因半月前在洛水城大取胜,这才有了入阁观的资格,只是不知为何,他入阁七日,只去观,却从不修习,只求能瞧个遍,绝不理会能否理解其奥义。如此形似走马观花的粗鄙行径让老人料定他是瞧出了其端倪,但细细想来,又断了这个心思。那孩子不过才堪堪知微境而已,便是一脚踏进登堂入室的门槛,也决计没那个眼力,更何况区区微末境界在他眼,不过群蚁窥象,一天一地罢了。

    正想着这些,洛天僧人突然紧缩眼角,察觉到少年心室跳动愈发慢了,前后已隔小半个时辰,想来若再延片刻,便极有可能因气机闭绝而死。洛天僧人不再犹疑,搁在鼎的手掌骤地一抬,凭空拈起一撮香灰屈指弹出。

    软灰在指尖盘旋,倏地分成七粒,其暗藏着老人的浑厚玄气,拖出一道弧线后,钉入少年背后七处大穴。

    死物虽轻,掷地有声,少年身旧衫但如风过水面,涟漪乍起。

    然而三息时间转瞬即过,那隔空打穴以用于梳理气机的七粒香灰仅在少年背后留下几处白点,内藏玄气却如泥牛入海,再无动静。

    而少年,依旧不为所动。

    洛天僧人有些意料之外的惊疑。

    老人身向前倾,两只眼睛缓慢睁起,瞳光在眼前斜溢出一条小虹,试图捕捉些什么,一刹那,老人突地瞧见少年体内有千百股紊乱经脉有如古树盘根错节却井然有序,迅疾将七粒香灰附着的玄气分散成数十股,尽数纳入在小腹下,渐复平息。

    二十三路回流通窍?

    洛天僧人心下一惊,食指轰然下压。

    “八百年前,在六域州边境有一潭,名碧血寒。潭生长花异草无数,其一朵荷花得天独厚,开花十二瓣,内三边四外五,纹理之几缕赤金似是金线,故名‘十二金莲’。此花日夜听佛圣真言,得佛法加持,灵智顿开,后终修成无境界,化形成人。”

    “此花成人后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质问佛圣,‘这世本无阿弥陀,何来阿弥陀佛,你既道世间无真佛,又为何妄称佛圣?整日叨叨个不停,分我神意,生的丁点都不美丽’,说完从红潭掬起一捧水浇在佛圣头,用力敲打,岸如闻鼓声。”

    “然佛圣并不恼怒,只微笑看了那女子许多时间,不知究竟过了多少岁月,只记得红潭水本该有三尺多深,后来竟变作两尺,直至干涸,佛圣始言‘既如此,那便再不语罢’,自此佛家果然祛这四字,世间再无‘阿弥陀佛’。”

    “后佛圣以碧血寒潭为基,起一座高楼古刹,题名悬空,佛家由而创立山门,悬空寺亦位列八荒之一——”

    “大师,这半册《摩柯地狱经》我反复看了多遍,始终觉得玄乎,你道佛圣当年瞧得究竟是什么,怎会那般久远?”阴影,那少年顶着一颗鸡窝般的脑袋,两粒眼珠子黑漆漆像口正煮着沸水的大锅,直勾勾瞧望着他。

    洛天僧人阖闭双目,守阁二十年间第一次走了神,亦是初次显出破绽,尤在那少年提及“佛圣”二字时,体内气机流转更是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