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黄粱一梦,万世留名四十(第2/3页)  大唐三帝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之所求。武昭拜谢之后,又起身道:“另尚有一事,还请主上务必恩准。”

    李治连忙答应,武昭这才开口道:

    “媚娘听闻家兄元庆、元爽前日朝见主上,甚得主上赞赏。媚娘以为,此事只可一次,不可再二再三再四。”

    李治立时皱眉:

    “却为何?那……”他看了一看周围,改了一改口道:

    “那是朕的国舅。”

    “主上,便是国舅之位,亦当守我大唐朝制。他二人如今功不就名不成,无格无资可一见觐见圣上,得蒙圣恩。我大唐朝中比他们二人才高德厚的栋梁之材不知凡几。若他们只因与媚娘骨血同源便可多蒙圣宠。那只怕以后整个朝中上下,都会以为唯有攀带系裙者可用,反而是以材治世这条路不通。还请主上三思。”

    李治想了一想,又点头道:

    “媚娘说得有理,这是朕的不是。不过更难能可贵的是你这份心。朕实在是要好好下诏赞德才是。而且按着媚娘这般说,也的确不是见的时候。待他们哪一日真的做出什么功绩了再说罢。”

    “谢主上恩典。既然如此,那媚娘再恃宠邀赏,还请主上再应诺媚娘一事。”

    “朕知道,既然不能多见他们,那朕必定会给他们一些机会的。”

    “主上,媚娘所求,却正是希望主上不要因此而与元庆元爽二兄特遇——还请主上恩准,就让他们在自己目下职任之上做出些事绩再说。”

    “一点赏赐总是无妨罢?”

    “防微杜渐,我大唐人才济济,若是身处危世,或者边疆有急,那媚娘必求主上恩准,与兄长建功立业之机。但如今我大唐国泰民安,海内升平。主上与群臣治政有方……越是这样,便越需要提拔更多的青年俊才,以为我大唐繁兴万世千秋。所以机会既然有限,那还是多多留一些,与那些年少英雄为妙。”

    这一番话听得李治眉目舒展,连连夸赞武昭气度泱泱,实在不愧是一国皇后之范,母仪天下之怀。又连三接四说了一定要亲自下诏赞夸于她之后,才又道:

    “皇后所言,事事为我大唐着想,处处为朕挂心,朕实在是欢喜。只是若这样的话,未免有些过了,会不会反而让并州百姓寒心?”

    “若真如此,那倒不若请主上下旨,赐媚娘亲戚故旧一场宫宴。一来媚娘得见家中旧老亲故,也算是尽了一份心。二来如此也是皇恩殊荣,若搁在旁人,却不能得享这等圣眷的。三来,媚娘也自会借此良机,多多回赐一些恩物,也算是能让媚娘尽一尽心。”

    李治得此言,很是欢喜。连旁边几个年青大臣也颇为感叹,只有那些年长的大臣们,依旧一副不言不语的石像模样。

    李治看在眼里,脸上自是不喜。但武昭却全不当回事,只是说完了自己想说的,做完了自己想做的之后,便向着李治谢恩请辞。

    李治固然不舍得她立时就走,可君臣政事待议,只得千万叮咛了叫她自己小心着别累着,便着令清和送了她入自己寝殿之后再回来复命。

    清和依命,送武昭走到殿外,便轻道:

    “娘娘,莫把那些人放在心上,主上此番虽的确有心借此机让娘娘来他们面前露一露脸,彰一彰德,但却半点儿也没想到他们竟如顽石一般灵气不通的。”

    “本宫知道。本宫从来也没有真的把他们当回事。若真是为了他们的话,本宫此番便无论如何也不会来的。”

    “那就好,那就好。只是主上这片苦心算是白费了——今日晨起主上说起这事时,还说着一定要借此良机,多少叫那些老臣们看一看娘娘的气度呢。”

    “治郎一片美意,可惜他终究是治郎,正因他身为治郎目光只在国政之上,所以才永远都无法理解那些老臣们为什么这么恨本宫。无妨,你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