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锦绣江山,与君共担五十三(第2/3页)  大唐三帝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太过分?娘娘,莫非娘娘忘记,您本是这大唐后廷之主,而这大唐后廷,更远不止这立政殿方圆百步的一方土地?”李勣皱眉,声音也不免沉了一沉。

    媚娘一怔,继而一脸醍醐灌顶之色:“英国公所言……甚是。”

    虽然她已是一脸警醒之色,但却没有多说。

    李勣见状,便叹了口气道:“娘娘,老臣以为,如今天下大定,边疆万里,但有老臣与大唐百万雄师,便不必要主上与娘娘过于忧心——所以,若是有机会,还请娘娘多多劝一劝主上,将我大唐王土,走上一走的好——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是这王若只是在皇城之中,不得见天下万民,怕是也不太好的——就如娘娘若是不能走出这立政殿,往外看一看,怕是也不会明白,什么叫做大唐朝廷。”

    被李勣这般说了一通的媚娘,非但没有半点恼色怒意,还很是一脸惭愧——她的本意,并非是真的叫李勣来,替自己点拨一二,只是希望借着他这一来一回的机会起一个警示之意……却没曾想到,李勣这一趟入宫,却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惊喜与意外,一时间,不由得她感叹不已。

    只是感叹归感叹,该办的事情,还是一样要办,于是媚娘也没有多留李勣,又谢了他几番之后,着令将自己房中一处岭南的通关商号契取了与他,却笑道:“本宫知道,英国公一生所求,不过是大唐平定天下安宁,但是英国公固然可以自己青衣素食,不求名利,自己子孙的食禄还是要想一想的。这处商号,本便是本宫母家里时,本宫生父挣下的一点私产,如今虽为天下母,陛下勤俭介素,本宫却也不能不以帝风帝德为范,以引天下臣民……所以这一点私产,却正是与英国公安置子孙食禄最为妥当。”

    初唐时虽轻商重文,但是至李治一代,因其洞悉新局,故而诸家大族也颇有经商近贾之举,李勣武将发起,家中又非名望,自然其实清贫。好在他本来所求便不多,一家子人也上德下效,都是清寡之士,加之李治媚娘对他甚为尊重,日常里便是没有理由赏赐也要编出个理由赏赐来的(就在他进宫之前一日,媚娘还借着李勣又喜得金孙的机会,赏了黄金千两,奇珍异宝无数,若非被李勣早先料到,一早上疏劝着说李治同赏有失帝尊,只怕李治那份儿,却还要比媚娘的更加重几分)。故而这岭南通关商号虽然极为诱人,在他看来却是半点用处没有,是以他便欲推托不受。

    看出他心思,媚娘倒也没有过多劝说,只是直言道:“英国公若是连这一点东西都不肯受,莫非是觉得本宫果然如那些人所言,有意拉拢?”

    媚娘言已至此,李勣若再推辞不受,便有轻怠之嫌,无奈之下只得大礼谢过,然后便借公务来报,自行告辞。

    见到媚娘没有强留,李勣心里倒是存下了一点疑思,一路上都不多言语。只是在马车出宫,直奔长安时,官道上远远看到一驾青蓬绣银的马车,在与自己的车驾即将相遇时竟然依礼停下,突然边明白了今天媚娘将他召入宫中的真正用心。

    李勣心中一叹,脸上却淡淡道:“停车。”

    令行即动,马车在那驾小车前面三尺之遥停了下来,李勣待小侍们来侍帘奉蹬,便只是按剑不动,安坐车中。

    一时间,不只是李勣这边的小侍卫们大惑不解,便是对面的那些侍儿也冷汗直流。

    只有那张青丝绣银的车帘,似乎重载千斤,动也不动。

    李勣哼了一声,突然开口:“你们那一家子的事,娘娘可以忘记,但是老夫却不曾忘记,主上更不会忘记——这句话,你最好还是刻在心里。”

    丢下这么一句没头没脑的话,李勣立时叫人放下帘子,快马离开——似乎这里有什么叫他看着极为不喜的东西一样。

    而那辆马车,却直到李勣车驾驶离许久,才有了动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