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锦绣江山,与君共担四十二(下)(第2/3页)  大唐三帝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另外半数,依太子殿下教令,已有意纵其逃出天牢之外,计既功成,还请太子殿下进示下一步如何处置!”

    闻得他报,诸人立时惊呼一片,明白过来。只有狄仁杰,却是一派不意外的淡淡微笑,举杯品茗——

    只是他看着李弘的目光中,却多了一份激赏,更有一份震动。

    “好!”李弘终于击案而起,笑了一声才道:“目下贼人何在?”

    “回殿下,已然安置在了天牢内的地牢之中——那里僻静隐秘,若非天牢中人与大理寺内来人,断然不会知晓还有这么一处所在的。

    所以那些余党便是真的不若殿下所料,竟有胆子敢在大理寺三位大人与诸将面前返回救人,也必会因为找不到这处所在,最终落得两头空!

    另,按着静公公所传太子殿下教令,小将刚出天牢便先发了消息出去。所以眼下天牢内外,已被殿下近卫所属一千八百金吾神龙卫给守得牢牢地,便是那些贼人敢回来,也只有送命一途!”

    “神龙卫以一当百是不成问题的,想来他们也不敢再回来。

    只是夜色深重,神龙卫又速长于隐战之法,会不会因此,反而叫他们真的转了回来呢?那却不成……”

    李弘喃喃自语片刻,不等一脸惊奇的乐彦玮与陆敦信抢着发问,便抬头向静安道:“传本宫教令,着神龙卫在天牢内外点起篝火,亮起旌旗来。”

    “是。”

    静安立时依令而去。

    这下子,整个堂内都炸开了锅,人人都争着想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虽然他们都多多少少明白了些,但到底还是困惑。

    只是他们还是像刚刚一样,刚刚开口问了几个字,便被一道声音给压了下去:

    “看来太子殿下是打算顺藤摸瓜,所以才要纵虎归山了。”

    诸人闻声,立时恍然,纷纷安静下来,转头看着淡然一笑,向着李弘叉手拱拳为礼的狄仁杰:

    “果然太子殿下洞察无遗……只是臣实在想不到,到底太子殿下是因为什么,才料到会有人早早在天牢这边儿备好了暗手,来劫这些逆犯的。”

    “那是因为狄大人来得晚,没有看到天牢门口那些空着的水缸——否则以本宫素知的狄大人,怕是不必进门便能算到接下来发生的事了。”

    难得地,李弘摇头一叹:“只是叫本宫有些难过的是,诸般种种,本宫都只是抱着以防万一的心思备了局。却不曾想到,他们竟然真的来应局……”

    气氛一时有些僵硬,堂上诸人,能听懂的,不知如何接话;听不懂的,更加不知如何接话。是故一片沉默。

    好在有狄仁杰一笑,打破了话题:“太子殿下知机若斯,实我大唐之福也。奈何仁厚过重,却也不免有失柔善之处。还请殿下自重身份,不要以这等无德之辈为痛。”

    这一句话,却似三伏天里一瓢冰水当头淋下,浇醒了闷闷不乐的李弘。立时,他便愧道:“本宫竟过执了……还得有劳狄大人点醒。实在惭愧。”

    “人情如此,理所应当。只是凡事都有个度,太子殿下虽则年幼,却如此果谋,实属我大唐之福。多忧伤心更伤身,还请为大唐万民保重麟体。”

    李弘惭愧地点一点头,便打起精神道:“无论如何,此番都有劳诸位大人了。想来这一番折腾,诸位大人也是满腹疑虑,静安,你便来与诸位爱卿说一说到底发生了何事。”

    静安应声而出,向着诸人行了一礼之后,才道:“太子殿下初入天牢,便察觉那些平日里备水,用来防火患之用的海缸有些不对——若依守卫的侍卫们所言,因海缸破裂,按宫例试水之后需干一日缸,那为何内院之中的海缸却是满的?便是内院大缸不曾损坏无需替换,那依常理,也该将这内院完好的八口大缸换一半出去在院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