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日月明空,弘治暗争六十八(第2/4页)  大唐三帝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期待的继承人,成为李许二人阿媚邀宠的工具的,必然他是会另寻良臣名臣贤臣直臣,来为自己的小儿子引荐入东宫。

    所以在他看来,此番引导易储一事,正是自己向李治表现他的忠诚与立场的时候——毕竟之前他为了避嫌,于新后废立之事上,将自己的余地却留得过大了些。可万没想到,李治居然把他看得这般重,这样的时刻,都会尽力避免让他的声名有损,威望有失……

    这对李绩来说,实在是一种深入心底的恩宠与器重,更让他有几分惭愧与内疚。

    是故,此刻的李绩,便是立得了李治一道旨意,着他自断一臂,甚至便就自尽于当场……只怕他也是不会犹豫的。

    不,不是只怕,他是绝对不会犹豫的,不止现在,还有未来——

    为了他,为了一个忠于朝廷的武将,这个居然能够把将自己视若明珠的亲舅舅,大唐第一相,半壁朝堂之首都推出来,做了挡箭牌……只为替他李绩引离无数骂名的年青帝王……

    ——敬,且畏。

    李治看着李绩的目光从震惊,一点点儿转至敬畏,虽不解何意,却也心中暗喜:其实他也多少有些察觉,之前的李绩虽则对自己效忠,却更多是因为他的父皇遗命。是故在立后之事上,李绩的态度,才会如此含混不明。看似偏向于他,实则却是给自己留了退路——不过也着实不能怪他,原本李绩的态度,其实也算坚定,只是自从杨氏与贺兰敏之事发之后……

    ——若非这些人,只怕他的媚娘,再也不必受尽那些委屈,更加不必担忧身后不稳的。

    李绩此举,实非世故,身为武臣之首,大唐三军之领,他却要格外爱惜自己的威名,断然不能曲膝。是故如今李治的态度这般变化,才会叫他格外惊喜。

    惊喜,但面上却依旧不露声色,只是点点头,轻道:“若非舅舅,朕也实在想不到别人能够将此事办得妥当了。”

    李绩犹豫一下,到底还是问出了口:“主上,只是此事若一宣起,元舅公必然会招引朝中议论……”

    “这个无妨。”李治摇头:“说起来虽则朕是有心要将弘儿易为太子,但舅舅欲易储之心,未必便不若朕之切。”

    李绩一怔:“主上之意……”

    “舅舅为人,英国公比朕应当更加清楚。为了大唐,他可以不择手段,不顾一切。当年……”李治犹豫一下,才叹息着负手而起,徐徐踱下阶梯,轻道:“当年为了能够安定大唐朝势,他都能果断绝大哥三哥四哥之念,而力拥朕为国储……今日自然也就能为了替大唐定择明主,拥立弘儿。”

    李绩犹豫半晌,才跟着李治转身面向殿外轻道:“可是元舅公对皇后娘娘的成见……”

    “舅舅何以对媚娘成见如此之深,想必英国公最是清楚。”李治走到殿中间,看着殿外,淡淡道:“当年父皇太极宫中,莫说是贵德贤、韦尼子这等人物,舅舅也不曾放在眼里过,便是帝女杨淑妃,他也只是使了五分的本事防着……为何?”

    李治转头,看着李绩,轻轻道:“因为于他而言,这些人之中,无一个能够让他觉得,可以比拟朕的母后,他的亲妹胸怀气度之十一。可媚娘……”

    李治摇头:“论起来,也是朕害了她。若非这些年为了护着朕,不让朕招惹注意,引祸上身她主动将锋头引走,替朕挡去一切关注的目光……只怕舅舅也不会对她如此忌惮了。”

    李绩回想近年来诸番,却也不得不承认李治所言极是:若非他得李治信任,了解了这个看似柔弱无助的年青帝王的真面目,逐渐了解了这些年来太极宫中大小事情的发生,大半几乎都是他在暗中相助引力,甚至是主导其谋的话……

    若他也如之前的长孙无忌一般,真的相信武媚娘一个人,仅凭一己之力便斗倒贵淑贤德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