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福兮祸兮一(第2/3页)  大唐三帝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郎到底是有好处的……

    而且……”

    媚娘咬了咬下唇,轻轻道:

    “而且治郎那样性子,明日必然是要大动肝火。

    他眼下既然不能对元舅公如何,那必然是要拿青河与那杨嬷嬷解恨的。

    可到底青河与杨嬷嬷不同,居心非恶,治郎那等柔善心肠,早晚有一日会因为自己行事而后悔……

    我只是不希望到时看着他后悔罢了。”

    瑞安想了一想,虽还是不认可媚娘之语,可到底也是点了点头称是,默默离开。

    媚娘看着瑞安的背景,微微叹了口气,转身走回殿中。

    再度落坐在李治身边,她看着睡梦中犹带着几分痛苦之色的李治,心中不免疼痛,伸手轻轻抚了李治的面颊,喃喃道:

    “治郎,你且睡罢……

    很快就好的。无论是什么,都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大唐永徽四年二月初二。

    长安。

    太极宫。

    唐高宗诏令,着以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皆受斩刑,另有中书省上报,请准同赐逆党一徒高宗亲兄吴王恪、荆王元景、高阳、巴陵二公主同赐自尽。

    高宗得书,乃一一以朱笔批准字,唯至吴王恪时,乃痛哭失声,谓左右侍臣如长孙无忌等人道:

    “荆王元景,先帝幼弟,朕之叔父也。

    吴王恪,朕之亲兄也……

    今虽有事,然其二人罪名模糊,亦无实证,朕欲得求其不死,可乎?”

    闻上意,兵部尚书崔敦礼力谏不可,乃告道:

    “虽今似无实证,然荆吴二人,其逆心朝中上下人尽皆知,不可留。”

    高宗又望元舅长孙氏,无忌亦缄默不语。

    乃泪落,执朱笔,强圈准荆王元景之名,复及吴王恪时,朱笔于掌竟似有千钧之重,九提九落,终不能成圈准之画。

    左右见之,无奈之极,幸得几次提落间,朱墨染红吴王之名,可勉为上意准诛之证,乃发告诏令天下。

    即日午后,行斩,薛万彻乃临刑之时,忽大呼:

    “薛万彻尚可为豪杰健儿,留为国效死力,岂非佳事?

    何故乃坐房遗爱杀之乎?”

    监斩官闻言大骇,报与中书省,得回道立斩,遂不犹豫,刀起首落。

    此壁诸人皆死,唯内庭另有闱秘传出,宫侍流言,道吴王恪死于前,乃曾骂道:

    “长孙无忌,国之大贼,窃弄威权,构害皇嗣,枉杀良善!

    我李唐宗社自有其灵,当灭尔族不久也!”

    时言之凿凿,更有甚者,言道恪已于昨日伏法,且为长孙无忌亲择一侍名唤青河,潜入天牢行杀,只为因今上李治有意怜悯皇兄皇叔,图保其命。

    长孙无忌素来不喜吴王,自然不能容允,着令侍密杀之,以造其实。

    如此种种,云云等等,不足一论。

    唐永徽四年二月初三。

    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特进、太常卿、江夏王道法,左骁卫大将军驸马都尉执失思力,皆因坐与房遗爱有交结私通之罪,流放岭表。

    其中诸人,宇文节因颇与遗爱亲善,更于其下狱后颇多左右开护之意,贬之应当。

    然江夏王道宗行事端谨,为人亦无可议,奈何吴王等人与其同为宗亲,难免有所交集,加之长孙无忌、禇遂良力谏,故同得罪。

    然世人颇为道宗冤也。

    唐永徽四年二月初六。

    高宗旨再下,着废吴王同母弟蜀王愔为平民,安置巴州,永世不得返京。遗爱兄遗直,虽首告有功,奈何终究同袍,故贬春州铜陵尉。

    薛万彻弟万备,流交州,更因禇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