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两诀别八十一(第2/4页)  大唐三帝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好说,那便由青河来说罢。”

    青河走近狱牢之前,叉手当胸,侃侃而谈:

    “当年淑妃娘娘终前,曾有一血写手书,交与吴王殿下,手书之内,明言自己本无意寻短,只奈何长孙无忌终难相容,便在殿中设下暗伏,刻意引燃了殿下曾经藏于锦绣殿后殿之中的石脂,这才失了性命。

    而这封看起来写得极为真实的血书上,还殷殷切切地嘱咐殿下,务必要诛尽长孙无忌与关陇诸臣,替自己报仇雪恨,是罢?”

    李恪的心,不知为何狂跳了起来:

    “难不成你想说,这封信不是我母妃手书么?

    哈……”

    “不,这封血书,的确是淑妃娘娘亲手所写。

    而她的愿望,也的确是希望殿下能够报复长孙与关陇诸臣不假……”

    青河淡淡地看着他道:

    “只是……

    青河想说的是,淑妃娘娘在写此信的时候,锦绣殿,可一点儿火星子也没有呢!”

    李恪突然觉得全身冰冷:

    “你说……说什么?!”

    青河徐徐道:

    “青河曾因机缘巧合,与主人一道,见过王公公暗中留下的另外一封淑妃娘娘亲笔,不过是以墨写成,书与先帝的。

    当时主人看过之后,也是心中大惊大骇,青河呢,也是震惊莫名,所以倒还记得一字不差。

    信中是这般写的:

    帝讳敬启(这里的原文大家都知道是世民哥哥敬启,青河这么说是为了避讳):

    兄长阅信时,淑仪已然化身青烟,直入九泉之下去也。

    兄长不必伤怀,更不必痛心。淑仪可得如此解脱,心甚喜悦——兄长虽仁慈,赐药丸以解淑仪之苦。

    然奈何淑仪终究不能宥恕自己不得报家仇国恨,更不能狠下心思,诛伤无忧姐姐,是故……便如此罢!

    淑仪已然汲取药丸之上兄长之仁,便一切足矣。

    火焚人皆言痛,然与淑仪心中折磨相比,只如沐春风。

    兄长,淑仪一生,最欢喜之事,便是得遇兄长,为兄长诞育三子,偷得这十数年的幸福光阴,又亲得照顾稚奴如此几年……

    淑仪此生,无憾。

    唯有一事,淑仪心心念念,乃无忧姐姐临终前曾密诏淑仪入内,道只忧兄长终究因心存仁慈,难免纵得关陇一系,终成猛虎,为患大唐一事。

    如今稚奴为储,日后登基必受其胁,兼之恪儿文武双全,必使稚奴为难……

    淑仪一生虽有三子,却偏偏最爱无忧姐姐所出之稚奴。

    实不愿于九泉之下,见他来日受此难。

    是故便大胆违兄长心意,设计以保稚奴日后帝位稳固……

    为保此计万安,淑仪自然不能告知兄长内情,还请兄长谅解一二。

    兄长,淑仪先行一步。若兄长愿意还在九泉之下,与淑仪相见,便请将淑仪葬于无忧姐姐之侧——

    淑仪也好告知姐姐,自己终究还是还清了她的情,她的义……”

    ……如今稚奴为储,日后登基必受其胁,兼之恪儿文武双全,必使稚奴为难……

    淑仪一生虽有三子,却偏偏最爱无忧姐姐所出之稚奴。

    实不愿于九泉之下,见他来日受此难。

    是故便大胆违兄长心意,设计以保稚奴日后帝位稳固……

    轰轰然,这几句话如同一阵阵闷雷,在李恪的耳中响起,再响起。

    茫茫然地,他转头,像孩提时一般看着自己的乳娘,希望乳娘能告诉自己,这些都是假的。

    可是杨嬷嬷,依然背对着他躺倒在地上,一动也不动。

    李恪突然觉得自己全身的血液都被抽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