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计成鸳鸯,再得瑞兆三十六(第2/5页)  大唐三帝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之日,必当受诸等折痛,难得快心。

    朕每思及后,不由心怜心痛,又思及朝中关陇、氏族二系势大如虎,吾儿心慈如斯,何以衡之?

    遂着如袁天师之语,当以天命之女武氏昭多方磨砺,良加养成,且更使其情牵吾儿,自为良辅也。

    故,日后儿若有因,可设良策,使其为中宫之主,以相辅之——

    此故朕使其洁身自好,多方磨习,更与汝舅父长孙氏不得两立之故也。

    皆因朕日下观来,关陇氏族二势,日后必为朝中大患。兼之儿性仁慈,虽怀有奇才大略,手握雷厉之能,却无奈性已至此,难以杀伐决断之态,衡平此二势。

    武氏女昭,性果决,意沉稳,更兼至情至性,不逊长兄火承乾,知机谋略,不差汝慕之青雀。

    最为难得,此女于世中无牵挂怀,更无他念,一心一意,仅为吾儿与数人尔。

    是故此女,实可为天赐吾儿之良配,大唐之贤后也。

    诚如箴言所谓:后为武氏,唐三代昌者言。

    然奈何其身为朕身侧侍子,虽朕力保其身,且有意教化其格,奈何其出身无靠,日后若吾儿有意立其为后,必受尽朝臣之难,后宫之讽。

    故朕立此遗诏,以正此事,以求武氏女昭,可为政君之能,可助吾儿之力。

    另有汝舅长孙氏,忠于我大唐,更兼与朕平心相交数十载,其功其德,车载不得。奈何其势至此,日后必为吾儿朝权之上,最大之难,固朕自当主张,为吾儿做论:日后若长孙无忌有仗势横行,不得君心之事,儿可将此诏后另附之信书,着其阅之,且行贬之……但留其富贵身家,却剥其朱袍官纱,夺其金印玉圭,除其车马仪列,只做普通民家既可。

    ……卿卿念念,只为吾儿一世平安无事,愿天佑吾儿,太平一生,无痛无病终至万年,则一切虚名空誉,皆可抛却耳……

    (这里再次说明一下,这里的普通民家,是指彻底从官籍里革除的意思,也就是说唐时,一般的官员像之前说过的一样,就算被贬还留有官员的身分,跟普通老百姓还是不一样的,很多地方都还保留有优待。但一旦贬为普通民家,就算家里再有钱有势,也只是个普通老百姓了,等于彻底从官场里清除出去,按唐时律法不止是当世,后世十代子孙之内,都不得得任官位……这对当官的来说,是最惨痛也是最不能接受的一种惩罚了。哪怕是被诛连九族,至少按律那些九族之中较为偏远的亲戚,哪怕被罚入奴籍也是可以继续考取功名的……)

    媚娘念至此处,已然是声颤音抖,惊骇不能,良久,她才不管不顾,当着李治之面,将那已然是开过封的附书拆开,再从头至尾仔细阅过,这才抬头不敢置信地看着李治颤声道:

    “先帝……

    先帝是……是把媚娘赐与治郎了?

    而且……而且还有意要将长孙太尉……一贬至庶?!”

    她不敢相信,可又不能不相信。

    手中握着着的那遗旨与附书,直如两团火一般灼烫着她的心,她的手。

    李治沉默不语,可喉中却是哽咽难止。

    媚娘怔怔地看着他,目光中泛出种种情绪:

    有震撼,有感慨,有释怀,更有伤感……

    她的眼前,似乎又浮现出那道刚强而稳健的身影……

    一座如泰山般,稳稳地挡在她与李治身前,牢牢地守护着他们,不教任何的风吹雨打,落在他们身上的身影。

    良久,良久,她终究不能克制这心中的千种思绪,万种回忆,呜咽一声,紧紧捏着那两封信,扑入李治怀中,与他一道无声痛哭:

    天知道,天知道……

    长久以来,整个大唐上下,最在意自己曾身为先帝侍人身分的,最在意自己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