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血染玉凤,终成涅盘四十四(第2/3页)  大唐三帝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害人,那狄某觉得,你最好还是把自己知道的,都说出来。

    主上英明,太尉大人也是仁慈智慧的好大人。必然会还你一个清白公道的。

    否则,一辈子背负着这等秘密,于你而言,也是痛苦啊!”

    这一番话,说得在情在理,又是恩威并施,竟说得那小宫女心中一酸,忆起当日情由,哭诉起来:

    原来,她本是半个月前才进宫中的新入侍茶小婢。

    因为她乖巧聪慧,又是茶艺。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下午茶也好,早茶也罢,其实早在唐初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然风行在中国大陆上了。

    每天早上晨起和吃饭之前,先喝一杯淡茶清一清肚腹,以达养生之效,这就是晨茶。

    至于为什么叫淡茶,有看过唐初历史的同学们应该了解,唐初时期人们喝茶可不是像现代人一样,就是茶叶冲水泡一泡,或者讲究点儿的来个功夫茶艺表演,甚或是放些花果、冰糖蜂蜜之类的。

    当时唐初的人们喝茶,可是要加一点盐巴、香料之类,然后再添水的,在今天看来类似于做菜时的调料加在茶叶水里煮成茶汤来喝的。

    而这一类茶之中,早茶是要求最清淡以达净腹之效,所以基本上都只是取少量的茶叶加水煮好之后加少量的盐和最清淡的香料,所以叫淡茶。

    而与之相反的,茶叶量、盐量与香料量都是正好的,便是浓茶汤了。

    这浓茶汤,就是在午饭后喝的,以达清油解腻之效。

    还有一种晚茶,便是晚上饭后至睡前这一段时间里,喝的一杯比较清淡的茶汤,基本很少有人加盐的,这就是晚茶了。

    一日三茶在当时来说,是有条件的人家才能享受的。否则单单只每日喝茶时需要加的那些贵得吓死人的香料,就够普通人家吃上七八天的大米饭了。

    不过这种情况,在李治后期开始有所改变。

    因为李治生性俭朴,可是却是个十分嗜茶的人,所以当时唐时,也受其影响,极为推崇茶之一道。

    而与茶相关的香料与盐业,也相对发展较好,所以慢慢地,一日三茶在李治后期,变成一种民风,基本上家家都会去喝。

    当武则天退位之后,整个大唐更是将这种一日三茶的风气发展到了极致,而进一步地影响了周边其他国家,比如今天的日本,朝鲜半岛等等。

    而最叫人称道的,就是丝绸之路开辟之后,中国的茶叶经过丝绸之路的传播,直接对与亚洲接壤的欧洲大陆产生的巨大影响了。

    就这么举个例子吧!读过欧洲历史的同学都应该知道,唐中期时,欧洲当时称为大秦国的那个某国——具体名字请……好吧!其实就是罗马——与大唐来往甚密,所以也就优先得到了一部分质量在当时的大唐朝来说,算是中上等的茶叶。

    毕竟顶级的茶叶是不能输出的——皇帝老儿一个比一个好茶如命,他们怎么舍得呢?

    而这些茶叶在当时的欧洲,竟然被视为来自东方的魔力之叶。

    有个至今还在意大利和希腊两国民众中流传很广的传说就是跟这个魔力之叶的叫法有关。据说当时有位名震整个欧洲,甚至是后代的世界史的大食国国王——这位国王名字我打死也不能再说了……——在某次战斗之中,被敌人围困,又断了粮草,人心疲惫,天气又很恶劣,眼看就要因为缺乏战力而被敌人打败了,结果这时他想起自己手下的商队曾经从当时的大唐君主处得到的赏赐茶叶在,又想到自己喝完之后,总是精神百倍。

    于是就教着当时根本没见过这种东西的士兵们支起大炉子,按照大唐学来的方法,煮了茶叶水,又加了盐——因为毕竟在打仗中,缺乏米粮,可盐还多少剩了一些。

    在喝完这些茶汤之后,奇迹出现了,那些原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