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王欲伐楚,焉可止之二十三(第2/3页)  大唐三帝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上表太宗,以示徐惠之贤。太宗闻之大喜,竟于军帐之中其父徐孝德之手道:

    “朕得惠儿,实乃天幸。以后,当以子婿礼亲之。”

    徐孝德感恩惶恐,以礼谢之。一侧诸臣皆艳羡,唯刘洎闻之,厌其以女为贵,竟然冷面以对。

    太宗见状,心中不喜。

    ……

    贞观十九年三月十八,太宗对侍臣道:

    “辽东,本属中国(中原王朝)之地,隋四次出师而不能取胜;朕今东征,欲为中国子弟报父兄仇,替高丽百姓雪其国主被弑之耻。

    而且九隅大定,惟此一末小国未平,是故及朕未老,以士大夫之余力,取之。

    朕自发兵洛阳以来,只啖肉饭,早春新蔬半点不进,无他,只惧其烦扰百姓故。”

    后,太宗又诏太子李治从行,往军中巡视,但见身患有疾之兵士将校,皆着人赐药赐医,更于其诸人稍做好转之后,亲召至御榻前,更常常安慰。

    若有病重不得行,便着其可暂停,命州县之府妥加治疗。

    士兵将校莫不感悦。后竟有未曾被登入东征之军名册者,自愿以私人之兵器鞍马从军,动辄竟以千数计,且同求道:

    “民等不求陛下封爵赐勋,惟愿为陛下效忠,战死辽东。”

    太宗感动,然坚决不允。次日。太宗诏令天下,五日后将亲率大军,远征辽东,更着皇太子李治,镇定州,又命开府仪同三司高士廉代行太子太傅,同刘洎、马周、太子少詹事张行成、右庶子高季辅等同掌机要政务。太子闻诏,乃悲泣数日。太宗乃笑慰道:“父皇此番留儿镇守定州,本已是有所不当——儿为国储,父皇远征,你本当镇守长安方是。然你年幼,又不得见些大事,父皇才将你带至此,又辅以俊贤,不过是欲使天下识我儿风采故。且儿名为治,当知治国之要,在进贤才,摒小人,赏善罚恶,大公无私。儿当努力达此之要,何故悲泣?”李治乃哭对道:“稚奴自幼守于父皇之侧,虽时有父皇远幸,却多有相随,再不曾久离。而今父皇亲征,稚奴不得伴侍,岂非痛也?”太宗闻言,亦颇感伤怀。是故,李治乃又哭道:“稚奴无孝,乃知父皇行驾必不可挡,惟有一愿,请父皇恩准。”太宗乃道:“但说无妨。”李治乃道:“父皇驾发有期,然定州距父皇所在,远矣,稚奴但请父皇准以飞驿递表起居,并递敕垂报,以使稚奴得为父皇分忧。”太宗闻言悦道:“此法甚好,且父皇远在辽东,亦可知稚奴之情。甚好,准。”于是飞表奏事,自此始也。太宗遂率长孙无忌,岑文本、吏部尚书杨师道等诸臣同行。二十四日,车驾从定州发,太宗亲装弓矢于马鞍后,又亲携雨披。马上命长孙无忌暂行侍中一职,又令杨师道暂代中书令。号角三声,大军起行,太子李治亲骑幼马,一路送父出城,至定州外近五十里仍恋恋不舍,太宗心怜甚,亦不欲强劝其离。后长孙无忌进言,太宗乃叹劝李治离去,又指身上箭袖战袍与李治,柔声道:“俟见汝,乃易此袍耳(直到见到你,父皇才会换下这件袍子)。”李治闻言,欲泣,然终忍之,下马强送太宗离。太宗马上着行,然每行数十步,便微有回首,怜顾李治,李治亦难舍,数步快前从之;父子如是再三,终究渐隔离于山峰之间。李治方悲泣伏跪于太宗离去之向,三叩大礼,又道若太宗安归,愿立遍诸佛金身之誓。

    同一日。

    徐惠车驾,亦行至宋州境。

    是夜,徐惠车驾,乃至宋州行驿。

    驿官率众出迎,徐惠乃以国事当前之由,摒其大礼,更谢其宴。上下乃知徐惠果如传言般俭直。

    ……

    戌时三刻。

    徐惠端坐驿中,着退诸侍,仅留六儿、文娘为侍。

    不多时,便见媚娘带着瑞安,一脸疲色地走了进来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