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王欲伐楚,焉可止之三(第1/3页)  大唐三帝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次日,延嘉殿忽传消息,道太宗才人武氏媚娘,因偶感风寒,竟致病疴沉重。

    太宗闻讯,乃亲入内视,又着太子李治即刻召药圣孙思邈入内医药。

    药圣之病果非虚传,一剂下去,媚娘便清醒。李治见之,欢喜至极,竟险于太宗之前忘形。幸得德安提点,方才无事。

    然其微末异状终究为旁边众人所察,片刻间,宫中微起密语。

    密语一传出内,竟传入吴王恪耳中。

    吴王知乃大怒,遂上奏太宗,请太宗着赐诸谣言污主之侍死。

    太宗闻奏含笑摇头,道李治自幼便受武氏诸多恩惠众人皆知,再不必多言云云。吴王欲争,太宗不允。

    吴王乃暗默。

    贞观十七年七月,因东宫诸妇孕体益重,诸女心思烦杂,且又纷纷欲争宠于李治,是故东宫益发诸般秘事此起彼伏。

    皇太子李治竟一时间分身乏术,不得顾前朝政事。

    更因忧愤交集,竟再发宿疾,一夕病倒不起。

    刘洎乃有微词,并微告太宗。

    太宗闻言不喜。

    适逢吴王恪治理封郡有功,乃朝臣齐赞其大有太宗之风,且有秘议,道淑妃已逝,吴王可为太子之事云云。

    贞观十七年八月初,乃有臣密奏,道太子李治仁懦柔弱,病体不堪国储之劳,似当易强健之主而代之。

    太宗亦忧,乃密诏长孙无忌入内,道:“辅机劝朕,当立稚奴,然稚奴生性仁懦,恐不能守社稷,奈何?

    且现有吴王恪,英伟果有类朕之态,朕欲立之。何如?”

    长孙无忌力谏不可。

    太宗乃笑道:“辅机如此,果以恪非己之甥,不欲立也?”

    无忌乃答:“太子仁厚,当真为守成良主。

    储副至重,岂可数次易之?

    愿主上熟思。”

    太宗闻言,黯然不语。

    贞观十八年,八月初二。

    太宗长女,长乐公主疾已月余。日前方报渐安,今日忽飞报于内,道长乐公主已然渐有不成之势。

    太宗闻讯,惊震不安,乃亲率长乐公主同母弟太子李治、同母妹城阳、晋阳、衡山公主(就是后来的新城公主)往公主府探之。

    长乐公主已病入膏盲,再不得言语。

    太宗见之益发悲不自持。太子李治,长乐公主亲弟,急召药圣孙思邈。然药圣至诊,乃叹道无力回天,只可努力延得数日性命。

    太宗乃痛号不止。

    八月初九夜,长乐公主回光初照,竟可言语。乃求告父皇莫得伤心,又劝慰幼弟以国为念。

    之后次日,即贞观十七年八月初十日晨,竟含笑而薨。

    太宗悲绝于地,太子治痛楚难当,加之病体柔弱,竟至昏迷。

    同日,山池院承乾李泰闻讯,乃悲绝两泣。

    一时间,举国悲。

    贞观十七年八月十二,太宗诏令,长孙皇后所出,太宗嫡长女长乐公主李丽质夭蕙,陪葬昭陵。

    ……

    贞观十七年八月十五。

    太极宫,山池院。

    承乾、青雀、李治。

    三兄弟默默对坐,面前摆着些酒水果品。

    方才,他们已然又祭拜了一番丽质……那个兄妹八人中,最淘气也是最体贴的姑娘。

    沉默,还是沉默。

    “稚奴,你总是得劝一劝父皇,叫他莫再过伤心了。”

    承乾终究还是开了口,伤感道:“再过一个多月,大哥四哥就要走了,以后,这宫中便只剩你一个了。”

    青雀却道:“不错……不过在走之前,大哥,咱们却得想个法子,替稚奴把这国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