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徐惠失宠,媚娘忧心四(第2/3页)  大唐三帝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归京后至甘露殿谢晋王恩,此乃后事。是年二月初八,同安长公主(李渊之妹,李世民之姑,李治的姑奶奶)忽有疾。

    太宗闻之惊,乃携众子前幸之,晋王之前年幼不曾见姑祖母,此番亦行之。长公主谢恩,更得诸赏。

    长公主初见晋王,喜之甚极,乃唤其前至榻,闻姓甚名谁,可有良配。晋王含羞一一应答。长公主更喜。

    乃奏太宗道:

    “此儿甚妙,必当寻得佳配。

    先夫有侄孙王氏女。王氏者,氏族也。且其美而婉,庄而顺。不若与之为妃。”

    太宗闻言,乃观爱子,察得爱子虽憨然一笑,目中却殊含不喜之色。

    遂笑言遮掩以过。

    然长公主不豫,再三追问太宗,太宗终不作答,且含笑慰之。长公主便容色变之。

    太宗见状,心有不如意,然敬顺长公主,乃慰之稚奴年幼,未曾元服。

    长公主性强,闻此言道:

    “当早做定计。王氏大族,得此良女配乃天幸。”

    太宗含混笑过。长公主益怒,晋王不安,泫然。

    幸得内侍监王德进言朝中重臣求见,当归内。太宗与众子得脱。

    因怜晋王无故受惊,更引入太宗车驾以慰。

    然入得驾后,左右皆可闻晋王哀泣语之太宗道:

    “儿自幼失怙,得父皇怜爱守护,此等大事本当父皇母后之命可从。母后既不在,便当以父皇令止。然儿今观之,姑祖母直欲代儿为主!儿命之苦也!”

    太宗不提,只一味劝慰。

    归内。

    太宗再慰晋王三数。

    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李绩得入内奏议。

    惊见晋王泣,乃问。得知长公主事。李绩乃叹:

    “素闻长公主性强,如今上不遂其意,难免日后微词。”

    太宗闻言,且劝晋王回殿安歇,后语与众臣曰:

    “天下为朕之天下,稚奴为朕之幼子。虽人伦大常,不可违孝之一道。然终究长公主此番失长辈之礼在前,又失君臣之制于后。

    朕之爱,竟溺之生欲。朕当责。”

    魏征更谏言:

    “人伦大常,皆以事理为先。

    天子龙嗣,正宫嫡出,岂可外戚强攀?

    王氏父王仁佑仅为正六品上罗山令,且素行平庸,内不闻功于朝,外不知德于族,其一身功名皆以王阀之恩荫,长公主之上怜幸恩之故。

    是故长公主知其实非良配,方才数言王氏族阀之重名。

    陛下识人知才,千古美名,不当以此等妇人语污之。臣请陛下止其妄思。”

    诸臣皆赞。

    长孙无忌亦不语颔首。

    太宗遂数年不幸长公主府,且对王阀渐生厌弃之心。

    贞观十五年二月末。

    太极宫。

    太极殿。

    尚书房。

    太宗高坐龙位。左右分辅长孙无忌与房玄龄。

    “如何?”

    看着王德清退左右之后,才问向无忌。

    无忌叉手至胸,道:

    “启奏主上,已然知荆王反心不息。”

    太宗深吸一口气:

    “与之朋党者,都有谁?”

    “主上,党朋众多。然其中最高位者,似在内。”

    长孙无忌这番话一说出口,房玄龄便微一皱眉。太宗看出端倪,然未动声色,乃继续发问:

    “说说罢!”

    “是,老臣日前所查诸事,乃闻得荆王私下与内相授。是故封查其府下一可疑之荒废信驿(信鸽站)。其中人去楼空,然仍留有些物,是内用御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