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梅园初交,情谊初萌二(第2/3页)  大唐三帝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助益,便看看周围无人,才小声对稚奴道:

    “稚奴,武姐姐可是你的好友?你可不会出卖武姐姐?”

    “这个自然。”

    稚奴见状,知她有所求,虽然心下不爽,便终究还是决定,若武姐姐求他教导如何讨父皇欢心,他便一一教之便是。

    谁知,媚娘却犹豫一番之后,小声问他:“稚奴,武姐姐问你,你可知道,如何令圣上……不召幸于武姐姐吗?”

    稚奴闻言,惊得几乎眼珠子都瞪了出来,只愣愣瞧着媚娘半日才道:“什么?”

    “武姐姐说……”媚娘咬了咬下唇,才小声道:“你可知如何令你父皇不召幸武姐姐么?”

    “……为……为什么?”稚奴只觉心口闷着一股气,似是生气,又似是开心。说不出来的感觉。

    媚娘叹息,左右看了一眼,才小声道:“稚奴,你想想,武姐姐今年,也只不过大你几岁而已。虽然说因为皇恩入了宫。可是心里总是觉得迷茫不知前程……”

    说到这儿,她轻轻一叹道:“武姐姐知道,这话说来,稚奴只怕觉得武姐姐是个怪胎。可是武姐姐实在不愿在没弄明白自己心意之前,便……便……”

    稚奴点头,也不知该喜该愁,道:“武姐姐别说了,稚奴虽然不知姐姐为何做此想法。可是武姐姐是稚奴的朋友,又救过稚奴一命,再者……稚奴也不希望父皇一直在别人身上寻找母后的影子了。也罢,我便帮你一次。只不过……只不过这样一来,只怕武姐姐会惹得父皇不开心。这宫中时日,便更难过了。”

    “没关系,我会小心的。而且我自小就已经习惯面对别人这般拜高踩低了。不碍事。”媚娘笑道。

    看着她如花笑颜,稚奴不禁道:“是,不碍事的。便是父皇不喜欢武姐姐了,稚奴也会护着武姐姐周全的!”

    ……

    注:

    贞观十一年十一月底,才人武昭,初得上幸。然因上遇军国大事,未成。

    ……

    第二日,宫中便将昨夜之事,传了个遍。

    诸妃得知媚娘虽然侍寝未成,却极受太宗喜爱,当下便有意拉拢,一样样一件件的礼物,如雪片般往才人居里堆。

    可是媚娘却并不高兴。不但不高兴,反而有丝忧虑。

    这样并不是好事。

    虽然她初入宫,于宫中诸事百情不熟,却也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于是心下极为不安。更坚定了今夜若得诏,则必然推辞的想法。

    可是遗憾的是,因为北方叛军做乱,当日太宗与众臣议至深夜。次日又早朝上议定了亲征之事,故而一时间,竟再未召任何嫔妃入侍。

    媚娘长松了口气,却也有种隐隐的失望感。

    倒是稚奴,见父皇忙得几乎无暇顾及**,心中不禁暗暗为媚娘庆幸。又觉自己这般心思甚是可鄙,不由得更加羞愧。于是一连好几日,都不敢再去想着见媚娘一面的事。

    于是一番后,太宗定下亲征在外时,稚奴与安宁,便出宫去,可暂居其舅父长孙无忌府上几日。

    稚奴闻得此言,直如晴天霹雳。一番哭闹之后,太宗终是不能放心他兄妹二人于宫中,头一次强行将儿子送入长孙府。

    稚奴心下悲伤,欲于行前偷偷见媚娘一面,却因为太宗催促,终究是没有得成。

    于是,三人一番离别,便是数月之久。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正月十九,唐太宗李世民凯旋而归。

    太宗龙驾入城门时,一老者忽然穿过重重守军,巍然立于城门正中。众将喝斥欲杀之。老者高声道:“昔年之恩,今日来报。但不知陛下可知袁氏子否?”

    太宗闻言,当下便记起一个名字来,当下大喜,立刻亲自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