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一四节 月照关河(第1/3页)  静胡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自汉博望侯张骞凿通西域,一条贯穿关中长安与极西大秦的贸易古道悄然兴起,自此辉煌近两千年。这一条贸易古道将中土的丝绸茶叶带往西方,换来方外的珍玩品物。因此,这一条贸易古道被世人称为“丝绸之路”。

    自长安出发,玉门关内,丝绸之路分为三支,其北支过陇山经高平、媪围,越居延流沙至张掖、敦煌;中支过上邽越陇山,经金城渡黄河,沿庄浪越洪池岭,过姑臧沿河西走廊而至敦煌;南支与中支于上邽分道,沿渭水上溯翻高城岭至狄道城,经枹罕渡河水,走湟中谷地,翻祁连山大斗拔谷至张掖,与北、中两支汇合于敦煌。

    南支沿线所经,河谷关隘随处可见,各族混杂栖居,民风多样。战时,这一条线便成为南下关中,或是北略河西的重要通道。

    狄道城西北三十里,胭脂河谷,有一重横跨黄土台塬之上的巍巍雄关。关下水流潺潺,关侧峰林叠翠,雄关耸峙,形如猛虎蹲伏,居高临下,俯视三十里河滩,故被人称“虎关”!

    虎关以东,是百里洮阳川,以西,是宽阔的枹罕谷地。据虎关可俯探河水,西进可据湟中,东下可夺金城,进而威胁河西腹背。因此,自胡赵大军威凌狄道,扬烈将军宋辑便置了一支五百余人的精兵守扼此关,以护狄道与河西的交通安全。

    建兴十年七月廿三日,是夜。

    当一轮昏黄如琥珀的弦月悄然升起于东南天际时,狄道城下的洮水便涸洇蕴起一层薄薄的雾气,远处的胡赵大军校场内的喧嚣仿佛在那朦胧的光影下弱了下来,只有山林上空偶尔飞过的一两只夜鸟的啼叫,显得怆然而孤寂。

    淼渁的河雾中,悄然浮出八九堆黑黝黝的物事,远望去似乎为一蓬蓬飘浮于水面上的杂草树枝。这八九堆杂草浮枝隐隐连成了一线,趁着夜雾升起,在狄道西门城楼守哨的眼皮下,悄悄然飘向了洮水西岸。

    胭脂水在汇入洮水之处,冲击成了一面平坦的水漫滩,水流在此处变得极为平缓,那八九堆浮枝杂草,慢慢飘近到水漫滩前,天空中一团黑云飘过,将缓缓升空的弦月吞裹其内,昏黄的光晕为之一黯,洮阳川变得愈加朦胧。

    那一堆堆水草突然一翻,从中跃出一个个黑影,趁着被墨云吞裹着弦月,快速趟过齐膝深的水面,隐入两山包夹的胭脂河谷的阴影之中。

    当弦月升至狄道城上空时,城东胡赵大军校场内的歌舞终于停歇了,这些酒喝得熏晕了,歌唱得舒畅了,舞也跳得尽兴了的胡儿终于散去,各自回营安歇,空留几堆余烬仍在吐着一丝丝青烟。狄道东城,松明如星,游移如龙,数千人不停奔波于城头上下,将一方方泥灰砖石搬上城墙。城头上人头攒动,打桩夯土声不绝于耳,白日里千疮百孔的城墙经数千人的修补,已恢复了一丝战前的境况,但要应付即将到来的战事,这一点成就还不能达到战防的要求,因上这些勤劳的民壮还在劳作。今夜,大概没有人能够歇息了。

    西门,那一面铁皮包裹的厚重城门在东城的打夯声中缓缓开启,一列数百人的身影自宁戎军大营内迅速开出,快速通过街坊内的青石大道,穿越城门,奔下城外的数百级石阶,登上洮水渡口停泊的官船,快速向洮水西岸划去。

    ------------

    虎关下约三五里的坡岸上,住着一两户以打猎为生的猎户,胭脂河谷两岸林密,生活着黄獐、雉鸡、野鹿、貘兽等动物,猎物较为丰富,因此也养活了不少无田地耕种,靠山吃山的山野民夫。猎户人家,常入深山逐狐兔,通常都会养上一两只猎狗。这些猎狗白日随主人出入山林,晚间便看家护院。

    这是一户以竹篱为墙,以茅草为顶的猎户人家,屋舍紧靠胭脂河的漫滩,屋后是陡然而起的山势,屋前围了一方二十步见方的坡地作为自家菜园,在菜园一角山石边堆放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