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一十七章 贼有两种(第2/3页)  大海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贼在阴曹地府作何感想,一定会破口大骂他假惺惺吧。

    这句名言中的山中贼,指的就是广西大山里的悍匪。

    省一级的部队就属于正式官军了,所谓滇军,黔军、川军等等的称谓指的就是省一级的地方部队,他们除了维持本省的治安外,有事时朝廷还会调发他们出省作战。

    这些军队分别掌控在县衙、府衙和布政使手里,有了巡抚后就归巡抚指挥,有了总督自然权利就都归总督了。

    现在大同城里执行戒严任务的就是这些部队,好在他们都有完备的指挥体系,虽然王崇古在钦差公署做客,况且发出命令后,还是得到了很好的执行,王崇古回到总督衙门,才开始恢复对这些部队的指挥,但还是执行钦差大臣的命令。

    街上每个路口都有一队官军把守,震慑街道,防止有人闹事,街上更是一队队佩刀持枪的士兵在不停地巡逻,有时会盘查一些贼眉鼠眼的家伙,发现有形迹可疑的人先抓起来再说。官府都是有错抓没有错放的,想要放人拿银子来赎人,没银子的就多吃几天牢饭吧,过后一样要付钱。

    城里的酒楼客栈的掌柜们可是高兴坏了,这一天生意火爆的不得了,他们恨不得钦差大臣干脆忘了戒严这件事,城门再关上个十天半个月的才好,那样的话,这些客人的银子就都流进他们的腰包了。

    在一个杜家酒楼上,更是人满为患,据说这里就是杜牧写出那句有名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地方。

    这当然是胡扯,杜牧如果当时已经坐在酒楼上了,还用向牧童借问什么酒家啊,那不是骑驴找驴吗?

    不过人家酒楼掌柜的也有说辞,说是当时这地方只是个小客栈,就是因为杜牧的这句诗才改成酒楼的,而且酒楼的生意从中唐起一直延续到现在,这就胡扯的没边了。

    历代兵燹战祸,大同城都不知被毁了多少次了,一家酒楼能从中唐一直幸存到现在?命够大的。

    不过这种美丽的童话也没人刻意去拆穿,否则就是焚琴煮鹤,大煞风景了。

    酒楼里卖的是招牌酒,杏花白,这确实是跟杜牧有关系的,而且一定是从杜牧那句杏花村演变而来的。

    本地也有一种名酒就是杏花村,不过是米酒性质的,那也才是正宗的杏花村。

    杏花白乃是宋朝时才研制出来的一种蒸馏白酒,所以称为杏花白。本地也有汾阳白,就是后世著名的汾酒,当时还只是一种地方名酒。

    杏花白也有很多品种,主要是因为生产酒的作坊不同,口味也不同,一般而言最好的就是给皇上做的贡酒,俗称杏花贡酒,一般也直接称为杏花白。

    本地市面上卖的也叫杏花白,口味就差了很多,价格当然也很亲民,最好的酒却是各酒家自己用独门秘法酿制的陈酒,这种酒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一般只卖给熟客,外地来的生客掏多少银子都不卖。

    华灯初上时,酒楼三楼的一个角落里,两个人相对坐着饮酒,喝的是店家的招牌酒,自酿的杏花白。

    桌上没有别的菜,只有两壶美酒,据说地道的杏花白就得这样喝才能喝出最高境界来,若是吃了下酒菜,味道就不纯了。

    “公子现在真是长大了,看他现在雄姿英发的样子,快赶上三国时的周郎了。可惜公子却是在为皇上效力,你说他若是能如此领导咱们勤王派多好啊。”一个人小声感慨道。

    “领导咱们勤王派?你也真敢想。先不说公子愿不愿意,那些规矩怎么才能绕得过去?就说那几大派系吧,谁愿意甘心接受一个毛孩子的领导,不管他是周郎董郎什么郎。”另一个人微有酒意道。

    “也是啊,不过这件事我怎么觉得有点不是滋味啊,也不知上面的人怎么想的。”

    “他们怎么想的?告诉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