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四章 鸡肋(第1/3页)  分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盛彦师很快在河内接到了李秀宁和李玄霸姐弟,并速报荥阳。三日后,亲自渡过黄河迎接媳妇回家的杨霖见到了李秀宁,据荥阳郡内的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当日他们的主公在营帐里传出来的惨叫声很是瘆人……

    翌日一早,杨霖便招呼他的人马统统南渡黄河退出了河东地界,并再度请出尧君素这位他名义上的老上司出使京师去跟屈突通谈判。

    尧君素要求屈突通停止对河东军的紧逼,但是老屈突不干,提出是李渊背盟在先,必须退出延安、雕阴两郡作为赔偿。李渊在跟屈突通打了几圈太极之后,便默认了此事,不过他也提出了两个条件,即宋老生部必须退出河东以及屈突、李、杨三部再签订一份和平友好互助条约。

    一时间,京师、晋阳、荥阳三地间的道路上信使不绝于途,终于在七月初达成协议:三方罢兵、划界、互保。之后河东军彻底退出了关中,而宋老生也率部经楼烦进入雕阴前往京师,本来像是架在柴火上一点即燃的关中、河东与河南三地的紧张局势几乎在一日之间便消弭于无形,差点把等着看热闹、占便宜的江都朝廷和各路枭雄的老腰晃散了架。不过事情并没有因此而消停,有心人们很快就发现了一件事:东都现在没主儿了。

    要说东都没主儿那真是有点瞧不起人,毕竟皇帝陛下亲自任命的东都留守、也就是越王杨侗小盆友还乐颠颠的坐在乾元殿上,看大家伙你来我往打得头破血流看得正开心呢。而杨广留下辅佐他孙子的金紫光禄大夫段达、太府卿元文都、代理民部尚书韦津、右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右司郎卢楚等人也一个不少的围着杨侗小盆友整天大骂杨霖和屈突通是王八蛋,怎么能说没人呢?

    因为在这个有兵就是草头王的年头,谁也没把这些看似身份尊贵,实则手中无兵百无一用的皇孙和勋贵们当回事。不过屈突通跑路之前,不是给东都留下五万郡兵吗?

    说起来郡兵算是大隋近年来开出的一朵奇葩。按照大隋军制,常备军只有禁军和府军,其余的在北方边境部分地区置有边军,而在地方州府则延续北魏以来的传统设有州郡兵,不过这些兵理论上都不是正规军,充其量算些杂牌。而且中央出于对地方的防范,不仅对边军和郡兵的数量有着严格的限制,而且他们的兵源素质、训练和装备也与常备军相差甚远。尤其是郡兵,仅能维持一下地方治安、清剿一下小蟊贼,规模稍大点的盗匪一般都搞不定,还得劳动府军出马。

    不过自从杨广一抽疯调光了天下兵马去找高句丽人的麻烦,随后天下大乱、匪患丛生,各地的治安状况就急剧恶化。为了保境安民,更为了维持地方的统治,各地方官府想尽了办法招兵自保。不过“拥兵”之后很容易让人引申为“自重”,这可是条要脑袋的罪名,所以怎么“拥兵”就成了个大问题。设立军府征召府兵就不用想了,那是皇帝的特权,自立名目则很容易让人想歪,各地便纷纷把主意打到了不起眼的郡兵头上,开始偷偷扩充郡兵的建制。等宇文化及政变,皇帝惊恐之下大规模的遣散府兵、招募骁果之后,还打着大隋旗号的地方官吏们便开始随大流明目张胆的招募郡兵,像原齐郡郡丞张须陀麾下的郡兵规模就达到了三万人,也没见皇帝把他怎么着。不过这些急就章搞出来的郡兵普遍战斗力不佳,就像杨霖在河东跟突厥人干仗时追随他的那些郡兵,简直连完全由老百姓组成的民军都不如。

    东都的情况又有不同,虽然被杨玄感和翟让搜刮过两回,不过毕竟家底深厚、人口众多,所以屈突通很轻易的就招募到了好几万人,再加上从周边各郡划拉来的,终于凑够了十万郡兵,这才有了跟瓦岗军一较短长的资本。毕竟他麾下的左骁卫大都是骑兵,用来守城和复杂地形的攻防实在不太在行,不但太浪费,而且数量也太少。

    不过郡兵的麻烦也不少。比如说郡兵没有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