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章 没头脑和不高兴(第1/3页)  分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前面说过,当初翟让和屈突通都没把襄城当回事,只是出于牵制东都——荥阳主战场的目的象征性的在襄城派驻了一些人马,围绕着郡治承休心不在焉的打些夺城战,后来翟让和杨霖达成了盟约,顺势将襄城的这点兵马也撤走了。不过此时屈突通还搞不清杨霖的意图,为了不轻启战端反而将兵马撤出了承休,退到了伊水北岸的小镇王桥坐观事态发展。

    就在杨霖宣布兵发襄城之后,驻扎在王桥的隋军也悄然由普通的郡兵换防为左骁卫的骑兵,人数也由三千变成了五千,领兵主将名义上是督尉元归凯,不过这位元大督尉半年前于偃师战败,逃亡途中不幸又撞上了瓦岗第一猛将程知节,那还能有个好?全身上下被捅了好几个大窟窿,至今仍缠绵于病榻有进气没出气。话说左骁卫虽然不比从前,但是什么将军督尉郎将的还有一大堆,可是屈突通也不知道抽了什么疯,居然指派了一名小小的校尉——左骁卫岐山府甲二团骑军校尉孙通统领这支精锐的骑兵。

    大业十年三月二十三,杨霖带着他那支军民混杂的大队人马进入了襄城郡,两日后占领了无人防守的重镇阳翟。同日,孙通奉屈突通之命率军悄然离开王桥,奔袭一夜后占领了同样是一座空城的承休,开始紧张备战。

    不过杨霖可跟翟让不一样,古人打仗抢地盘尤其喜欢围绕着一个地区的中心城市做文章,一旦拿下了就可以宣布占领了整个地区,而且大多数时候也能得到认可。所以以前翟让和屈突通在襄城的冲突主要发生在承休周边,对其他的城市和广大乡村几乎视而不见。不过杨霖似乎没把承休当回事,等他再阳翟站稳脚跟之后,便分兵数路护卫着流民分赴康城、钧台、郏城、犨城、鲁县、汝南等地。有了荥阳的经验,杨霖这回做得更加得心应手和肆无忌惮,在大范围减税的同时直接没收了东都大族的土地,并无偿分配给流民和无地的百姓。因为没有足够的人手,他干脆就让当地德高望重的士绅和耆老推举官吏,他一概照准任命,这样一来,襄城的各个阶层都或多或少的得到了好处,对杨霖这个外人非但不抵触反而大力支持。而跟他过来的流民就更不用说,早成了他的铁杆拥趸,于是杨霖的势力迅速的扩展到大半个襄城,只剩下个承休孤零零被包围在其中。

    四月中旬,荥阳军的一个百人队护送着数千流民抵达距离承休咫尺之遥的梁县,孙通试探性的派出一路人马前去接触,结果捅出了一个大篓子。孙通就是一个纯粹的军人,脑子里没有政治这个弦,统率这路人马的校尉居然是个襄垣段氏子弟,这还有个好?结果段校尉二话不说驱逐了荥阳军、扣押了流民,并在收回已被瓜分的大族土地过程中,与百姓发生了冲突,还闹出了人命。

    消息传开,东都和荥阳两地顿时炸开了锅。早就被杨霖这个世族败类、勋贵之耻气得七窍生烟又无可奈何的大族们立刻像是打了一针鸡血,四处奔走相告,再度向越王杨侗上书,要求立刻发兵讨杨平叛,而屈突通则差点被孙通气昏了头。屈突通防备杨霖,是因为两人之间的私仇,只要杨霖不来攻打东都取他的项上之头,他才懒得管大族们的那些破事。他之所以破格提拔孙通这小家伙,就是因为他是左骁卫军官里边少有的寒门子弟出身,不但深受屈突氏重恩,而且嫉恶如仇,处处跟世家作对。他曾对孙通千叮咛万嘱咐,此去襄城最主要的目的是查探荥阳军的动向,同时掩护东都的侧翼。只要杨霖没表现出对东都的敌意,则万万不可轻启战端引发冲突,必要时甚至可以放弃承休退守王桥乃至伊阙。

    杨霖兵发襄城之后,非但没有跟他抢占承休,反而派出尧君素跟他商量划界的事,将自承休西北沿汝水北岸的土地划归东都,其余为荥阳军所有。尧君素此言一出,屈突通算是彻底放下心来,他终于笃定杨霖的目的无非就是抢地盘,对东都并无觊觎之心,所以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