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3章 张郃“救”天子(第1/2页)  汉末之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明公!当初入洛阳,若约束军纪,不滥杀无辜。百姓安能反明公?只要得了民心。再安抚士人之心,提拔重吏。安会引来十八路诸侯讨董?那韩馥c孔伷c袁术等人都是明公一手提拔的,韩馥c孔伷等为何反明公,还不是明公倒行逆施,天怒人怨。之所以因此,乃明公一手造成。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啊!”

    李儒恨恨的对董卓说道:“吾变得狠毒,一直都想为明公稳定天下。只是明公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望于天下。”

    董卓听到李儒的话后,原本将剑抽出,现又缓缓的将剑放入剑鞘。

    明公之意,乃英明的主公。

    李儒自从他任司空之后,就再也没有这样称呼过他。

    现在听来,真是刺耳啊!

    “董旻,去将天子抱上,吾等向前,寻找机会。”

    董卓开口向董旻说道。

    然后,董卓不再乘马车而是来到自己坐骑之前,翻身上马。

    那些王宫大臣,他也顾不到了。那些金银珠宝,他有心无力,只能丢弃。

    趁着飞熊军还能坚持一段时间的时候,董卓率领上千铁甲护卫,挟持年仅十岁的天子刘协,再次向渑水方向奔去。

    李儒叹了口气,也驱马跟了上去。

    遗弃满地的车载金银,没有人有心情去拿,在这种情况下,有命拿,没命享用。

    这其中的金银珠宝有世家的,有富贾的,我是豪强的,有百姓的,也有属于皇宫的珍藏和从陵墓中取出。

    历史上,董卓会在长安西的郿县专门建造一座高大的城池,将这些金银珠宝和一些绫罗绸缎c钱财粮食放在城池中。世人称城池为“郿坞”。

    因为文武百官路过郿坞皆要下马,所以董卓称其为“万岁坞”。

    高七丈,厚七丈。二十万农夫一起建筑,内盖宫殿,富丽堂皇。

    里面的粮仓积谷三十年,董卓自称:事成,雄踞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为方便往返于汉长安城与郿坞之间,动用数十万徭役,鞭打绳拴,修筑一条地势起伏c跨沟越涧驰道。

    驰道高一丈多,顶宽六丈,底宽近十丈。就如后世的高速公路一般。

    车辆奔驰其上,卫队护卫其侧,甚为快捷安全。

    其工程之巨大,动用遥役之众,天下有“北修长城,南筑坞岭”的说法。

    将修筑这条驰道与修筑长城相提并论,从中可以看出其中的劳民伤财。

    董卓死后,李傕c郭汜c樊稠c张济等得郿坞的珍宝c粮食。几人不事农业,不恤百姓。潇洒数年,也没有坐吃山空。

    致使他们吃饱了没事干,互相攻打,长安一带,十室九空,生民百不存一,匈奴趁虚而入。

    董卓放弃金银珠宝,劫持天子离开之后。

    引得王宫大臣呼声连连。他们怕董卓鱼死网破,加害天子。

    “董卓已是强弩之末,现正是吾大汉中兴的大好时机。董卓一死,天下定争相归附。怎奈天子被劫走!”

    王允对身边的众臣说道。

    “快下令让前方将领将天子追回!”一名大臣说道。

    “只要天子平安无事,有吾等辅佐,天下归矣!”

    就在赵云剿灭残兵的时候,前方五里外,伏着勇士三百于人。

    董卓若是逃跑,必会经过这里,现董卓还没有逃到此。

    率领这伙勇士的乃是黄忠麾下司马张郃。

    这三百人都是黄忠军中精锐,黄忠将他军中的强弩,都分给这三百人,以便于完成任务。

    在赵云和飞熊军交战的时候,张郃让勇士放弃战马,只携强弩武器。步行疾奔于此。

    这是贾诩交代的计策,董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