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4章 向天“乞活”(上)(第1/2页)  汉末之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夏湖搭建好鲜卑单于庭的框架后,刘凡通告草原,让草原鲜卑各部知晓,和连单于还在位,别那么嚣张。

    虽然刘凡和草原诸部心照不宣,但刘凡这一手确实让鲜卑诸部始料未及。

    那些对和连还存在忠心的部落更是处于尴尬的地位。

    东部鲜卑早就叛变,对此心中忌惮,但也无所谓。

    西部鲜卑则没有叛变和连,日律推演,置鞬落罗,宴荔游等西部大帅瞬间感觉被刘凡掣肘。

    柯最c阙居,以及慕容部落面对刘凡的兵锋不得不向西,或者向东盾逃。

    他们怕刘凡若是腾出手来,回身将他们灭掉。

    这两场战斗刘凡收获了无数好处,但也有对他极为不利的地方。

    马镫c马鞍将全面问世。传到整个草原上,传到中原大地上。

    以后刘凡再与胡人骑兵对战时,不再有巨大的优势。

    总的来说,刘凡对马镫c马鞍的利用已经达到了极致。

    若当时在河东对战匈奴的时候,就装备马镫c马鞍。图一时之利,不得今时。

    乱世出流民,流民扰乱世。形成恶性循环。

    朝廷和地方政府也曾试图解决,或将流民迁回原地,或者组织安置。

    但是天子无法对症下药,各方势力和朝堂势力勾结,组织成一个个有目的性的政治团体。

    乱世纷争,流民太多,遣送起来十分困难。而安置措施也很难到位。地方政权腐败不堪,根本不会用柔和的眼光看待流民。

    因此,汉末流民之多c遍布之广,达到了旷世空前的境况。

    张角传教时,许多人为了谋生去依靠张角。刘凡执政时,泽润很多流民百姓,但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生计问题。反而使某些地方难民c流民加重。

    许褚宗族举族搬迁,从中原腹地一路通往边塞雁门,不畏千里迢迢。

    再加上刘凡在雁门施展仁政的消息向各地传开。

    骠骑大将军刘世民,何等人物?

    世民,济世安民,世世为民。

    以字表志,令人津津乐道。

    为国为民,不畏权势,宅心仁厚,德行无可挑剔。他的行为举动深深的影响着世人。

    数以万计的流民百姓向雁门蜂拥。甚至有些已经安居乐业的百姓也举家向雁门迁徙。

    这些人的到来意味着雁门的人口得到巨大的充实,也意味着刘凡必须想办法解决流民百姓的粮食问题。

    刘凡拓境不少,可以在强阴北部大片广袤之地建县立乡。

    百姓从屯田耕种到有收成,需要大半年时间,刘凡最起码要解决这些百姓大半年的粮食问题。

    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

    五原郡,临河县。

    河套,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这个地方,只要有强大的骑兵实力,就能将它收入囊中。没有实力,只能拱手相让。

    河套被大汉据数百年,自檀石槐之后,五原c朔方c云中c定襄地方政治机构朝不保夕,然后慢慢废置。关隘全部弃守,大汉的军队也慢慢撤出这四郡。

    三百年来,五原等四郡定居的百姓有多少?世家贵族有多少?不可计量!

    大部分大汉百姓逃出汉境,当鲜卑c匈奴马蹄彻底停留在河套地区之后。大汉的子民再难逃出去。

    他们一部分被匈奴c鲜卑抓去做奴隶。

    一部分成为流民,在河套地区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一边抵挡随时可能到来的胡人骑兵。

    千里河套之地,很少能看到耕种的庄稼。

    朝廷与这里的联系彻底断绝,就算想收复,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黄河两岸,一座座千疮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