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9章 天下(上)(第1/2页)  汉末之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君想取而代之乎?”即便是贾诩心中隐隐有琢磨,也大吃一惊。

    “公以为当今天子如何?”刘凡摇了摇头,不回其问,反问贾诩。

    “天子宠幸何皇后,使其兄何进为大将军,何苗为河南尹,其父追封为车骑将军,其母封为舞阳君;卖官鬻爵,使佞臣水涨船高,忠骨销声匿迹。其不得法,尽失臣心。大肆建筑宫殿,增长税负,黄巾虽平,又有揭竿而起者,此乃失民望。当今天子已无威严,有威严的是大汉,天子正一点点丢掉大汉积攒数百年的威严。”贾诩心有戚戚的说道。

    河南郡长官非太守,而为河南尹,因河南郡内有京城洛阳,是为区分其特别之处。

    “然,吾乃光武皇帝后裔,纯正的汉室血脉,汉室将倾,吾义不容辞。只是,大乙无伊尹辅佐,无法灭夏建商;齐桓公无管仲,无法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越王勾践没有范蠡,即便是卧薪尝胆,也未尝能复国;赵襄子无张孟谈,赵国将过不了春秋;高祖无张良计,天下何时能一统?公就是吾要找的那个人。”刘凡长叹一声。

    “诩虽曾举为孝廉,却毫无政绩,君不求那些闻名天下的贤士,却三顾吾这默默无闻之人的草庐,岂不是舍本逐末耳?”贾诩疑问道。

    “公举孝廉为郎,后称病去官,西还至凉州汧地,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公称已为段颎孙也,必有重金赎之,时值太尉段颎久为边将,威震西土,公假以惧氐,氐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所行者皆死。公非段颎孙,此权宜之计也。”刘凡对贾诩回道。

    虎口脱险,是最彰显一个人计谋的时刻,连自己都谋不了,何况谋他人。

    “时隔十年,君竟也知道此事。”贾诩唏嘘道。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公有张良c陈平之才也,当与张良一般,居于庙堂,万世景仰。当今天子纵欲过度,贪图享乐,吾得到消息,天子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五年左右,必驾崩而去,天下大乱将由那时开启。”刘凡又开启了他的未卜先知之能。预测了刘宏和刘志结局大同小异。

    目的就是让贾诩早下决断。

    “多年以来,吾一直在钻研谋字,谋己,谋人,谋兵,谋国,谋天下。其他皆解,唯独谋己,钻研最深,也最迷茫。”贾诩起身,来回徘徊一圈,良久,道:“春秋末,智伯围晋阳三年之久,冻饿成病,军心动摇,赵氏已成死局,张孟谈力挽狂澜,劝说魏c韩反戈一击,智伯卿族覆灭,赵魏韩三家分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张孟谈功高震主,选择离开襄子,此智计也;越王勾践败于夫椒,穷途末路之际,范蠡投拜,屈身以事吴王夫差,徐图转机,与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夫差高官厚禄利诱之,不就。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三年后,终回越国,与文种一起献上灭吴九术,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震于春秋之末。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功成身退,反之,文种之灾也。留侯张良亦明此理,此为善者也。”

    贾诩的话说的很隐晦,他只说出善终的大谋者,那些敌国灭,谋臣诛者,比比皆是。

    贾诩在向刘凡提醒,您是否为长颈鸟喙之人?只可共同患难与共,不可共享荣华富贵。

    谋士五境,乃贾诩一生的真实写照。

    谋己,作为一个谋士,若连自己的生命都保全不了,何来谋人c谋兵c谋国c谋天下?运用自己的谋略,让自己活下来c并且活得有价值是成为一个谋士最基本的条件。

    谋人,谋士不仅为自己谋,还要学会为别人谋,若是一个谋士不能为别人出谋划策,那就不能被称为谋士。

    谋兵,作为一个谋士,他必须具有谋成千上万人生命的能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谋国,与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