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0章 刘凡谋广宗(下)(第1/2页)  汉末之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郭典欲言又止,主将都这么说了,他还能怎么办?

    将士们喜不自胜,特别是那些新招募的义兵。

    冀州作为黄巾之乱最先波及到的地方,现在残破不堪。

    许多壮年应为义兵就是为了混口饭吃,为家中减少负担。

    一日三食,对他们来说,梦寐以求。

    待中午时刻休息过后,大军继续向广宗城开进。

    四万步骑白日穿境,浩浩荡荡,早就被张角的探子察觉。

    探子将此消息传入广宗城后,张角命令驻扎在城外和广宗城附近的黄巾士兵纷纷入城。

    张角还是采取一贯的措施,暂时以防守为主。他的士兵缺兵少甲,万万不能与官兵在野外交战。

    想要战胜官兵,就必须出奇。如下曲阳战胜董卓一样,出奇方能致胜。

    黄昏时刻,刘凡率领四万步骑大军来到离广宗城南两里外的地方。

    “将军,何不围广宗四门?寒敌之心。”乌恒中郎将宗员对刘凡建议道。

    “郭太守,汝认乌恒中郎将所说可行否?”刘凡将目光转向巨鹿太守郭典。

    下曲阳之战,汉军大败,董卓之过。汉军能勉强保留主力突围出来,郭典之功。

    郭典劝告董卓以静制动,集结兵力,铸造围栏,等待张角。

    董卓不听,非得率军击张角。

    郭典知晓张角军的意图,要形成两面夹击之势。于是率领己部猛攻下曲阳城四门,令张宝军短时间不能出城。

    果不其然,董卓大败,郭典此举动,有效的拖延了张宝部出城的时间。为主力军队突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否则,恐怕汉军有全军覆没之危。

    “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郭典拱手一礼,慎重的说道:“前车可鉴,吾军应该改弦更张。”

    郭典话语明了,若是围张角军于四门,张角故技重施,调遣张宝出下曲阳攻击汉军,很有可能蹈其覆辙。

    “言之有理。那郭太守认为该怎么做?”刘凡复问郭典。

    “将军之才,胜吾十倍,不敢妄自定论,请将军决断。”郭典虚心的说道。

    “此对着广宗城南门,吾军四万兵马就在广宗城南门一里外安营扎寨。下曲阳在广宗城北方,张宝就算率军出了下曲阳,也不可能包围到吾军后方。另多遣骑来往于广宗与下曲阳之间,明下曲阳张宝动向,以定战术。”

    刘凡也不多说什么,直接下了自己的命令。

    “诺!”郭典c宗员认同刘凡的话。

    虽然刘凡没有定下什么万全之策,但此安排非常利于寻找机会。

    四万兵马一部分防备,一部分扎营。安营扎寨之事,为刘凡一手安排。

    两个时辰后,军营安置完毕。郭典走马观营垒,满目震撼。

    军营的四周围起一道临时的木墙,木墙由两排树干构成,一排长,一排短。把树干底下烧焦之后,埋二分之一入土。

    长树干紧密的排在外,短树干,排成一排在内。然后在两排树干之间架上木板,分为上下两层,这样树干长出的部分可以作为护墙,木板上层可以让士兵放哨,木板下层可以存放防御武器和让士兵休息。

    刘凡以都伯统领的五十名士兵为一个营帐。营帐两两相对,中间挖了排水沟。

    十个营帐为一个营区,每个营区间都有解手的地方。

    对于士兵们劫掠三急的地方,不单是刘凡重视,古人也非常重视。

    兵法上不厌其烦的强调挖茅厕的地方非常重要,要远离水源,远离贮存粮食的地方。并且离营区有一定距离,太远的话对士兵不方便,当然也不能太近。

    骑兵的营区更为宽阔,营帐后面便是一栏栏的马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