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七十九节 印记塔(第1/3页)  印记之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重归宇宙的戚远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在陌生的天宇中,他制造了诸多无人航天器,携带着自己的与印记城的邀请,前往无穷星海。

    有朝一日,、竖芫等等新朋友能够得见,便可以循着坐标前来。

    甚或地球上的后辈们,也有机会来此相见。

    戚远很期待那一天,不知道那时的地球上,还有没有流传自己的名字?

    说起来,自己、蒯教授、欧斯彭、曾理……他们这些人还是奥术传播的奠基人。

    至于黄馨,那应当是声名不绝的吧,是出身地球的第一位神祗,并且彻底解除了梦蛹的威胁。

    不过戚太阳小朋友要想见到期盼已久的“人类”,恐怕还要很久了,他在突破号的外壁上变化出一双大眼睛,眼巴巴看着飞向远方的航天器。

    这些飞船携带着多种信号发射装置,所过之处,会有极其强劲的魔力信号、电磁信号、引力信号与光电信号,向四面八方扩散而去。

    以此保障信息传播的效率。

    随后,戚远开始投入到关于神祗的研究当中,不能封神,则难以观测融涉世界,更加不可能寻获真正的复活之法。

    但这样一条路,并非看上去那么简单。

    直到客人上门,戚远的收获都很有限。

    第一位因为好奇而来拜访的,是一位戚远曾经寻而未见的“星海之民”。

    他与戚远就信息的分类与表现,探讨了很久,作为一个彻底舍弃了物质身躯的生物,他比戚太阳小朋友更进一步,同属于信息生物的他,自主进化到了“二维”生物的边际。

    仅仅包含信息与能量的“星海之民”。

    自己认为,他并没有真正摸到“戚氏二维”的边际,同时戚远猜想中的“三维”定义也存在极大问题。

    就他本身的体会与观察,戚远定义中的能量和物质,本身就互相包含,同时不可缺乏信息,三者并非独立存在的。

    这一点,戚远必须承认,他的猜想根植于地球学界对大自然规律的认识,而当时的人们,甚至远远没有今日戚远自身对于宇宙的认识更为贴近真实。

    又因为所谓的“三维”猜想距离现实应用太过遥远,所以戚远这些年来,都没有投注什么精力在上面。

    很多东西,都还是原来的。

    给出的许多证据与实验,支持了地球物理学界,曾经颇为流行的一条思路,物质与能量合流,它们本就同属于物质,只不过存在不同表现形式。

    提出了一个在戚远看来,似曾相识的猜想体系,宇宙的规律,在分析到比微粒子更基础的阶段后,也就是他自身所处的这一阶段。

    能量应被区分为能与量,能是其根本面目,量表明其多少、方向,量是能与信息相结合的突出表现。

    而能之所以可以变为能量,则是其与质结合,信息孳生,三者相溶,最终构成能量。

    与之相类同,物质就是质与能相结合,信息孳生,从而显现。

    两者之所以有不同,就在于质与能的多少与结合的方式。

    而信息更为特殊,不可单独存在,能、质结合后,产生“向域”信息。

    能、质结合又分离,则信息进入“无向域”阶段。

    的生命存在形式,就是他主动剥离能、质,将其中质的部分尽可能去除,留下无限靠近“无向域”的信息与能。

    如此则从根本上减缓了新陈代谢的运作,从而获得近乎永恒的生命。

    虽然的存在,就已经有力地证明了他所提出的理论的正确性,但戚远的先天条件,使得他根本无法直观地观测到所讲到的“能”、“质”等等。

    而也不能如博卡布一般,直接与戚远进行思维交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