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四十八章 万象劫星阵(第1/3页)  邪灵生死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也正因此,这门万象劫星阵才渐渐的没落,直到绝迹。”

    不过眼下出现这个,这可是让皮子着实的一怔。

    所谓的万象劫星阵,那是太乙道法中的最为至高神秘的法阵,此阵在《太乙旨归》和《太乙金镜式》中曾经有过明确的记载,其上面的内容也是大致的阐述了这门太乙道法的至高之法的布局原理以及历史演变。

    关于这个厉害阵法的起源,在《太乙旨归》当中曾经记载过,这个太乙道法中最为厉害的万象劫星阵创立于中唐时期,具体时间大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据说这个阵法是由太乙道法的创派祖师太乙道人冯佑以及他的弟子共同所创。

    太乙道法源于古三式之一的太乙课,关于其渊源考据,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周秦时期的《阴符经》一策,此法大致与奇门法术形成于一个时间。之后经过演变一直到中唐时期才被冯佑归纳统筹出了一套细致的理论,因此才称之为太乙道法。而这个万象劫星阵就是他以及弟子根据之前的太乙法术所衍化成的一门极为厉害的法阵。

    在最初的时候,这门万象劫星阵是太乙道人冯佑奉唐玄宗之命所创立的。据史书上面记载,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七月,绵州地区“天空妖星突现,水旱虫蝗,毒气流行,祸及千里”。当时这些接连生灵涂炭的灾祸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正当包括唐玄宗在内的朝内众人对这个灾祸束手无策的时候,当时正好在附近道观修炼的太乙道人冯佑却发现了其中天机,他就上书唐玄宗,告诉唐玄宗说绵州地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此地“妖邪巨现,源于夜中灾星作祟”,需要用强大的法力阵式来镇住妖邪灾星才行。

    后来唐玄宗就听从了他的意见,并命他全权办理。而这个太乙道人冯佑便跟弟子一起创立了这个万象劫星阵,利用大地中的龙脉地气以及截取周天内的星宿之气来共同聚集于地面上的那座刻有咒文的八卦鉴台上。这样在经过了长达八八六十四天的做法后,这座八卦鉴台所劫取星象的力量才是将这颗灾星给彻底的冲散。

    而经此一事后,万象劫星阵便横空出世,名噪一时。不过后来冯佑及其弟子因为不愿声张明躁,所以此法也渐渐的隐去,甚至等到了唐末五代之时还濒临了消失失传的可能。

    因为万象劫星这个阵法太过于玄奥困难,万象劫星,顾名思义就是截取星象的力量,然后再结合风水中的龙脉之气以及阴阳太极之理,彼此汇聚在一点之上才会显现效果。这种阵法虽然极为厉害,但却也是十分繁琐复杂,对布阵者的要求极高,所以久而久之就这门法阵就渐渐的绝迹,一直等到清朝入关时,民间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这个万象劫星阵。即便是身为太乙门派的一些老道士也只不过是在书中得以窥见真晓而已,并没有亲眼所见。

    不过皮子倒是在《太乙金镜式》中见到过除了冯佑及其弟子用过这个万象劫星阵外,唯一的另外一个关于万象劫星阵的例子,那就是在五代十国时期。据书上面记载,当年十国末期,此阵传到了西蜀一位叫刘浩然的道士手中。后来后蜀在965年被北宋枭将王全斌所灭后,当时的后蜀遗主孟思祖抑郁而终,而这个刘浩然就将此阵布在了孟思祖的坟冢之内。

    但可惜的是具体的情况在书中并没有详细记载,书上面也只是提到过“坟冢数日内气晕骤生,绵延数千里而经久不绝,远看宛如仙境,近看却枯糟连绵,不得生机”这些记载。意思大概就是说坟冢外面有白气生出,而且绵延很大的地方,从远处看就像是仙境一般,但从近处看却是发现坟冢外以及周围的树木都已经枯死。

    而究其原因,则多半是因为此阵劫取了太多的龙脉地气造成的。

    当此阵发动,那么就能劫取二十八星宿所产生周天星宿之气,然后与事先布置好的龙脉地气相合,最后生出一种巨大的力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