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2章 作坊和工厂(第2/2页)  全娱乐游戏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内部负责板块也会区分开来。

    比如同样是绘画设计部门里面的人,有的人是负责主体外观绘画制作,有的人是负责场景的绘画等等。

    传统的游戏制作公司,要制作一个游戏,肯定是花费不浅的一件事。

    而李方诚的奇迹时代,其实算是比较畸形,没有产品策划,没有项目规划,都是李方诚直接安排项目制作,甚至不需要进行技术测试,节省了内部反复确认沟通的步骤,直接就进入到制作环节,剩下了制作过程的大半时间消耗。

    奇迹时代的游戏制作速度,才能在这么少人手的情况下还能同时制作几款游戏。

    否则哪怕现在团队已经扩大了很多,但是这些人数最多也只能支撑两款游戏的制作就顶天了。

    现在的奇迹时代,在索尼眼中,也不过一个规模算正常的游戏制作公司而已。

    在日国的游戏公司,一般也都只是这个规模而已。

    别看好像很多第三方第二方公司跟任天堂和索尼合作。

    但是日国的游戏制作公司,其实更像一个作坊。

    说道这个,就不得不说日国跟米国游戏制作行业的区别所在。

    日国的第三方,五脏俱全,该有都有。

    能制作出不少精美的游戏,但是也有不少的烂游戏。

    归根结底,原因在于存在的形式样式,本身就是各做各的,几乎不会听到日国有哪两家第三方之间是合作的模式。

    日国的第三方,永远都是竞争关系。

    这样的模式,短时间内是可以爆发出蓬勃的生机,如同华夏的手工作坊一样,初期手工作坊可谓是大街小巷遍布全国。

    在很短的时间内,手工业的爆发增长速度非常的迅速。

    只是最后还是败给了工厂制造。

    而这一点,其实也是日国整个游戏行业的弊端。

    后世的米国游戏行业,甚至如同华夏,也是在荒漠之中重建。

    雅达利毁灭了整个米国的游戏土壤之后,米国几乎连一家游戏制作公司都不复存在。

    但是后来的米国游戏发展的速度,却在短时间内攀上了全球数一数二的地位。

    除了米国富有,这个基础比较好之外,更多的是米国的游戏制作行业,就是典型的工厂式形式。

    运用相同的游戏引擎制作游戏,甚至模型道具都相差不大,这样一来,固然没有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芳华,但也有统一输出的风格体系。

    李方诚现在只能是走类似米国的道路,但是跟米国不同的是,在华夏普遍没有什么资金的情况下来发簪游戏行业,则就显得无比艰难了!如果只有游戏制作的费用还好,但是后期的宣传费用,经常是远超制作游戏的投入!

    因此逼得李方诚也只能先赚钱为主。

    “那就,启动这款游戏制作吧!”李方诚在纸上缓缓的写出了四个大字。"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