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老太遗像(第1/2页)  龙纹秘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的话音还未落地,墙上原本挂着好好的遗像框“哐当”一声掉落了下来,与此同时一阵阴风从后背擦肩吹过。我们手握电筒的三人,不约而同地把光柱照向那张黑白遗照,只见那年过八旬的老太太,身着黑衣黑帽,满脸的皱纹纵横交错,以至于瞧着那嘴角的感觉正在微微上扬。这种恐怖诡异的微笑,看的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遗像在风的作用下被吹的立了起来,又不偏不倚的靠在了墙角,从原来的俯视换成了仰视,依旧这么诡异的盯着我们。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着实把大家吓了一跳,可让我没想到的是,最先承受不住的是看似五大三粗的金狗,原本就结巴的他被吓的更是语无伦次。他费力地反复催促大家先退出宅子,说照片能聚人阴魂,中国人早先惧怕拍照就因为此,国内外也有众多杂志刊登过各种灵异照片,还说我们眼前这位老太太的遗照绝对邪门,不可不信。

    家中古书风水篇有记载,槐,分开为木c鬼,乃阴木,是及容易招来阴秽之物。此处村口那颗槐树枝粗叶大,少说已有几百年之龄。再加这里的建筑又由未经火翠的青石所建,更是因废弃多年无人居住阳气消散,所以这石户村绝对是个极佳的聚阴之所。

    我也不是盲目听信金狗,而是作为个刚入门的摸金校尉实在不敢托大,于是顺水推舟建议大家先退出了老宅。

    无人村规模不大总共也就二十来懂房子,出了那座大宅后我们花了半个多小时就搜索完了整个村庄,没有发现关于那神秘光束的任何线索。这样的结果让大家都很意外和疑惑,因为那束光柱是我们大家亲眼所见的,绝对不会是幻觉或其它现象。有了这么个未知因素存在,大伙商量了一下,为了安全起见决定在村口的晒谷场露营过夜。

    到了晒谷场我们在中央点燃膏火,然后围坐成一圈。孙教授把6人分成3组,程子和金狗到附近拾干柴,我和杨队长到山脚去打水,他和孙小曼则负责煮食。

    进村时山脚下的情形已有所了解,我和杨队一起去完全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没用几分钟我们就取回了4壶泉水。回到宿营地孙教授已经架起了无烟炉,孙小曼在忙着打开各种罐头食品,金狗也抱着捆枯枝回来。几人坐下一起帮忙生火,孙教授问我们有没有什么发现,对这无人村有什么看法。我直言以荐认为这石户村阴气太重,是个不祥之地不易久留。杨队长却不以为然,他说在中国类似的村子很多,比如长江三峡工程就造就了不少这样的无人村,相对于鬼怪邪说更让他不放心的是那神秘的光束。

    孙小曼将一罐头倒入沸水,然后笑着告诉我们说理解错了孙教授的意思,其实这个无人村有着非常特别之处,而且给我们提供了足够的信息找到古墓。

    孙小曼的话一下扭转了我的思路,之前确实是太固步自封,只考虑到眼前的事情却没把整个行程的目的联系起来。

    孙教授欣慰的点点头,他说还是学考古的人思维细腻,懂得他的心思。其实这个无人村的特别之处并不难被发现,甚至在我们进村之前它就已经呈现在大家面前。石户村以石户为名,当然以石为最显著的特点,村口那条石板路和村庄内各家各户建筑物的主要构建,都是由统一规格的青石板,和石头搭建。

    这些青石板从表面上看,开凿的技术娴熟纹理规整,与龙游石窟的工艺特点几乎如出一辙。再从数量上看,足足能填满二十立方米大的一个大空间,这样的规模完全超出了这么一个小村所能完成的工程量。再有一点就是这些石板的年代历史,要远远高出这个村庄所建成的时间。由此基本可以确定,在无人村的附近存在个古时期遗留下来的大型采石场,而且这个采石场极有可能就是我们要找的古墓。

    经过孙教授这么一梳理,此行的目标已经很清晰,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对孙小曼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