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6(第1/4页)  迎接紫薇圣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庄子》是最早论述中国学术概况的书籍,《天下》篇介绍和评判了春秋战国时代各家学派的论著与其思想成果,且来看原文,(一):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

    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薰然慈仁,谓之君子;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

    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c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c搢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 。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备注:1c该段为总论,阐明道术的根源,指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并以得道之境界高低分为“天人”c“神人”c“至人”c“圣人”及“君子”,并予以解说。上古道术是完备的,而后世学者则各执己见,偏于一说,将道之一隅作为最高学问,以一方之术管之见而沾沾自喜,于是道术被割裂破坏了。虽然如此,百家之说中,仍然有许多学派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道术的某些特征和内容。后文便就墨翟c禽滑釐c宋钘c尹文c彭蒙c田骈c慎到c关伊c老聃c庄周c惠施等各家观点一一进行评述。

    2c古代道术明显表现在礼法度数方面的,旧的法令和世传史书中多有记载,记载在《诗经》《尚书》《礼记》《乐记》中的,邹鲁之士大多能明白其中道理。《诗经》用来表述情志,《尚书》用来表述世事,《礼记》用来讲述行为规范,《乐记》用来调和情绪,《易经》用来讲述阴阳之道,《春秋》用来讲述名位职守。这些学问散布于天下而施行在中原的,百家之学中时有称引和讲述。

    值得注意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都是在礼法度数上对于道的体现,所以这些书于研究道术而言是很好的资料(当然也是研究中华历史不可多得的资料)。而《山海经》《黄帝内经》等是上古之时流传至今,我们大多所引用便是《山海经》《黄帝内经》《周易》,以及得道者老子所著《道德经》,继承老子之道者庄周所著《庄子》,另外有《列子》等,这些都对道有很好的阐述(而且他们的内容可互相验证,比如《内经》与《周易》c《道德经》c《庄子》等甚至有相同的段落),再后则失道久远,人们在不同的流派里所获甚少,鲜有集大成者,再者所著书籍内容庞杂而真假莫辩,我们精力有限,故不予选用。当然后文里,还有一本记叙阴阳交接之道的书籍,我们也会大量引用,就是《素女经》。)

    (二):

    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墨翟c禽滑厘闻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