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1章 最后的准备(第1/2页)  明初第一豪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然张小磊也知道不会任何人都是没有什么技术能力的纯外行,还是有人能够在民间铜匠甚至铁匠的指导帮助下的制作一些金属火器的,哪怕是质量并不怎么样的金属火器。这就需要对于民兵武器体系制作出一个比较完善而相对统一的标准来。

    最终确定三种火器标准c每公斤身管安全初动能一百焦耳左右的木火器c每公斤身管安全初动能三百焦耳的包铁优质木材火器c每公斤身管八百焦耳左右的新军军标准火器。估算全国大致的人才与技术潜力大概为十倍规模之间的差距,然而这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火药硝石资源和的利用,最大下限度的充分发挥有限物力下的战斗力。

    火药的制作标准则更多一些,大概有八种,每公斤极限能量五千焦耳的八级火药c八千焦耳的七级火药,一万三千焦耳的六级火药c两万焦耳的五级别火药c三万焦耳的四级火药,五万焦耳的三级火药c十万焦耳的二级火药,二十万焦耳标准的一级火药。标准的确定也让人才和人力水平不同的地方可以按照接近自己手工能力和水平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流程。

    就这样,在新朝十年的冬天,北方的大部分地方乃至整个以前中央总督区内的各个地方都展开了大规模的战备动员。按照之前的测试和估算,寻常人家完成这种简单火药武器的相关备制大概需要一个并不算太过繁忙的工作月。不过因为硝石c铅弹的极端紧张和匮乏c各地的原料并不能充分供应的原因,在文教部门的印刷宣传单位制作的各种标准流程c大量新军和学生直接下乡指导的情况下,还是花费了一个冬天的时间才制出了五百万件依据性质不同,重量或三十公斤,或十公斤,或五公斤不等的臼铳发射器。除此之外还有百万件左右的抛石雷发射坑火器。

    随后,近卫军则抽出不少人展开大规模的清查,检验各地武器弹药保管能力,和依据操作标准的运用能力。情况似乎并不是很乐观。

    尤其是自幼成长在崇明岛上的那些近卫军的孩子们在见到了大众普遍的不认真负责之后普遍的结论是这样的民间火器大概存放不超过一年效能就会出现明显的下降。三年之后很可能整个武装就达不到旧时代军队的标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小磊也只得决定把很大部分的火药c特别是效能下降一些就很可能出现问题的八级到六级火药集中囤积于崇明岛乃至扬州一带的中央和校区直属仓库才最大限度的解决了火器存放问题。

    不过,在火器动员中,数百万中央总督区范围内孩子们的表现也终于让人刮目相看,这些孩子们虽然大多数在制造近卫军所需要火器的装备中存在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可是当大幅度的降低的标准之后却成了普遍合格的劳动力。

    春耕开始的时候,民间的火药武器战备动员告一段落,数百万中央总督区的孩子们却依旧转入全面战备。至新朝十一年秋收临近结束的时候,理论上足以武装两千五百万人大军的简单火药武器也终究完成了战备。

    同时,如何进行动员准备和组织编制,也有了一个大致靠谱的方案。最基本的弹丸仍然是简编的营,三个炮组一个勤务组组成一个八人班。五个八人班组成一个四十人的小队,两个小队形成一个八十人左右的中队。临近的五个中队形成一个四百人规模的营,临近的五个营形成两千人左右的民兵旅。旅以上的单位组织体系就不那么需要严格的要求了。最终确定五到八个旅平均十个旅组成规模不等的军级单位。全国大概两千个左右折算县级单位形成两千个军左右的庞大军事力量体系。

    张小磊当然也知道这么庞大的军事规模体系是没有办法长期维持的,只能在冬闲的最多一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内短期存在。不过只要有这一两个月的时间或许也可以试一试了。

    为了防止有什么意外发生,自从去年以来很多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