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第1/3页)  高俅不踢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然高俅也不是想着什么为百姓谋福祉这一类的事情,毕竟天底下的好官那么多,多高俅这一个人不多,少高俅这么一个人也不少。因此高俅这一次心里面想的,跟家国天下其实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就只是看蔡京不顺眼,仅此而已。

    家国天下,高俅将一部分的吐蕃部族迁移进了大宋,只要当权者不玩什么幺蛾子,那么基本上就河州等地就能有好长时间的安生日子,而那些迁移进来的吐蕃部族,安抚好了,等上个三、五十年的,基本上就跟汉人没有什么两样了。京畿禁军的改革也已经启动,这件事情甚至都不用高俅再去操心,赵佶那么关心自身的安全,势必不会让人随便插手这件事情。

    高俅做过的这两件事情,只要能够顺利的进行,就能保证大宋接下来几十年的安稳,虽然说肯定还会有番邦外族来犯等等琐事,但是至少在几十年之内大宋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国泰民安,高俅要考虑的,也就是如何找蔡京算账了。

    一行人在酒楼凑合着吃完了饭,又在城里面转了一圈,买了些东西之后,便出了城,回到了落脚的那个院落。苏过将在城里面打听到的消息跟两位兄长复述了一遍,苏迈虽然也很是唏嘘,但是也没有太往心里去,毕竟这么多年过来,自己这一家人也没有当过什么大官儿,操这个心是没有什么必要的。

    至于说苏迨,似乎根本就没有往心里面去,甚至是有没有认真听苏过将话,这都让人怀疑。

    不过这些事情,却是跟高俅没有多大的关系,因为此刻的他,正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奋笔疾书。

    高俅开始的时候是想给赵佶写信的,不过想来想去,这种事情还是不要问赵佶的好,所以深思熟虑之后,便决定给暗谍的人安排一些事情做,毕竟这些人闲着也是闲着,有点事情做起事也算是一件好事。

    本来高俅还打算给薛海、武松还有李直方等人写信的,不过再三考虑之后,还是放弃了,毕竟这些人在自己报复蔡京这件事情上,还真的是起不到什么作用。

    薛海远在河州,在高俅离开东京的时候曾经去信给他安排过一些事情,大抵就是先做好吐蕃部族这边的事情,然后看情况往西夏还有辽国等地方去渗透。日后能不能用上薛海,高俅倒也不是十分的在乎,毕竟有备无患,用不到那没什么好说的,可是到了该用的时候没有那可就让人抓瞎了。

    武松还有李直方,这两个人现在应该是进了京畿禁军里面了,京畿禁军的事情还是比较重要的,不管从哪方面来说,也没有必要让他们掺和进这件事情中来。仔细考虑过后,高俅便将这两个人给忽略了。

    其他还有一些人可以安排的,不过高俅就不知道他们的具体情况了,所以也就没有去考虑。信写完了之后,找了个时间让张千找人给寄出去,接下来的三年,高俅就老老实实的待在了彭山。

    其实就在高俅知道‘元祐党人碑’这件事情的同时,赵佶那边也已经发现了异常。开始的时候蔡京他们上疏,说的是有人反对变法的事情,后来牵扯出了‘元祐党人’的事情,只不过后来正赶上高俅罢官,赵佶心里面也是烦得慌,因此就没有细看蔡京等人提交的那份名录。而能够跟赵佶说这件事情的人,也很是凑巧的没能说了这件事情。

    赵玉儿等人现在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成天待在家里面读书写字,外面发生什么都不关心了。皇后知书达理,不过现在赵桓也正是学说话的时候,也没时间搭理赵佶。

    陈师道倒是对这件事情比较关心,不过之前他有点事情,恰巧离京了,想要快速赶回京也是不可能的。剩下的人里面有几个知道这件事情的,不过要么是不太关心,要么是见不到赵佶的面儿,所以也就没办法提出异议了。

    一直到了高俅都知道消息之后,赵佶那边才在一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