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你越是与众不同,越容易被说三道四5(第1/4页)  谁的人生没有低潮,有路就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为什么理想主义者常常会“死得很惨”?无论在爱情方面,还是在商业和政治领域,追求太高、具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人一般都会“死得很惨”,而追求稍微低一些的人则常常如鱼得水,为什么呢?因为后一种人往往都是实用主义者,他们做一件事情看重的是结果,不论用什么方法,也不管这个方法是否高端,只要能达到目的就行,而理想主义者更关注的则是过程的趣味性,也就是说,有些方法,明明很管用,但因为它看上去实在太过于低端、不具备美学价值,因此就弃之不用。他们的理想能否实现,并不完全取决于自己,更加要取决于他人(追求对象、客户、公众)的评价,但因为他人与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评判标准(品位)并不一致,因此,就会出现二流的手段实现了一流的目标,而使用一流手段的人却惨遭淘汰的局面。但文学、思想和艺术等领域,却是理想主义者的天堂,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些领域里,创作乃纯粹是个人的事情,不需要跟那些水平比较差的人合作,也不需要迎合庸众的口味。因此,即便是他们搞出的优秀作品过分地领先于他所处的时代,在短期内无法得到庸众的认可,但再过个几十年、几百年,当读者真正成熟起来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发光了。事实上,在这些领域里,不具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人,很难发光,即使能侥幸地火起来,也必定是短命的,因为,公众总有成熟的一天。前后对比之后的结论是:在凡是需要跟他人合作的领域内,理想主义者前进起来都非常吃力;但凡是在不需要与人合作的领域里,理想主义者都能如鱼得水。为什么呢?理想主义者不擅长与人合作。那么,理想主义者为什么不擅长与人合作呢?一是自我意识太强,盛气凌人;二是那些理想主义者不得不与之合作、不得不接受为其打分的他人,大都是些庸众。不要被自己的“优秀”给坑了近日读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书中提到秦统一中国的原因时说:“秦国实际上得到经济落后的好处。经济落后才能强调农业一元,动员起来,专一雷同,内部的凝聚力也强。”这让我开始琢磨,为什么有些人明明资质平庸,却能在某一个领域内取得了不起的成就?大抵是,与秦“得到经济落后的好处”相似,这些人,实际上也得了资质平庸的好处——认识到自己的资质平庸,反而使他能够选择一个自己具有比较优势或不那么差劲的领域,专注于其中,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前进。钻研的时间长了,便取得了成就。相比之下,有一些资质比较好的人,因为自我感觉太过良好,觉得自己具备成为通才的潜质,便“水性杨花”,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内发展“爱好”,结果,因为不够专注,反倒一事无成——每样都懂一点点,但没有一样是真正能够拿得出手的。这些人啊,实际上是被自己的“资质不错”给害惨了。还有,我们也常常发现,有些人明明十分平凡,却能遇到不错的伴侣并缔结良缘,而一些十分优秀的人,常常在爱情上不得志,为什么?因为前者实际上是享受了一种“平凡红利”,对自己平凡的恐惧,使他们缺乏安全感,但正因为缺乏安全感,反而会用心去经营一段感情;而后者,因自恃异性缘好,往往飘忽不定,结果让自己成了情场上的失败者。马云创业的艰难时期,团队中一部分有能力的人走了。离开的,未必有多出色,但至少,在当时肯定是能找到比阿里巴巴更好的去处。但坚守下来、现在成为富豪的,也未必全是因为热忱跟忠诚,而更可能是,凭他自己当时的能力,一时半会儿还找不到更好的去处。能力强的人,选择机会多,就更经不起诱惑,当然,这并不是说能力差的人就能抵御诱惑,而是以他自身的条件,还没有诱惑愿意垂青于他,即使有,他也把握不住。类似地,那个因为专注而成为情场赢家的人,也未必是因为专一,而极有可能是,他的确是太平凡了,没有诱惑愿意降临。罗曼·罗兰说:“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