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五章 这是什么东西?(第2/3页)  完本之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万,100万去了……

    《余生》终于获得了大众的认可,但这玩意到底算不算游戏却众说纷纭。这时候,就能显示良好的圈内关系和人脉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了。

    《文汇报》首先刊登了几位sh地区的作家和评论家撰写的有关这种多面体文本的评述,总体上大家都认为这玩意还是应该算小说:一种阅读方式得到了极大变革的小说。其中有一位说得比较夸张,认为传统的小说模式在进入到网络时代和全面电子化的时代之后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变化的部分仅限于对于阅读体验的定义,而《余生》这种小说的传达方式,则是从阅读形态上改变了小说。

    而后则是中文版gq杂志的一期专访。专访是连行节帮忙联络的,来进行采访的记者和摄影师都是弥芜的好朋友。投桃报李,彭劲康不仅给了他们很多实打实的材料,更是将整个团队一起推广了出去。虽然彭劲康是主创和主程序,但他自己极力说明这个《余生》的创意是在岳清言的慧眼下才改成了这样的形态,并且一帮师兄弟们还有好朋友们都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除了彭劲康之前就做好的各项准备工作,建筑模型等等吸引眼球的东西,杂志社记者还经过允许,去到了岳清言的工作室、房安馨的工作室去拍摄了部分照片。岳清言之前露脸已经不少了,大家忽然发现这个颇为成功的作者身边聚集起来的力量已经颇为可观了。而房安馨,只让记者拍了自己画画的半身照,没有显露自己的残疾问题。但她的工作室真的是满满都是细节,既专业又整洁宽敞。

    一篇非常完整的以彭劲康为主的团队专访占据了有14页篇幅,在整个杂志中算的上很高权重了。彭劲康本来就是狠抓眼球的大帅哥,经过杂志的精心包装,更是成了年轻一代的文学新星。

    奇怪就奇怪在这里,彭劲康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怎么他这个学建筑的就忽然成了知名作者了?但这并没什么关系,到年底的时候,《余生》的总销售额已经突破了200万,上了三轮appstore的推荐。但这个软件其实讲道理还是蛮雷人的,付费还是那么没用,多面体公司做的改进,无非是找了专业的程序员优化了程序,改进了阅读时候的翻页体验,增加了可调画面亮度……仅此而已。不过,《余生》的英语版和日语版,正在翻译中。西班牙语?俄语?德语?这几个版本直接授权给当地的公司代理了,多面体公司只收销售额的10%作为版权权益。

    然后,彭劲康憋足了劲开始开发第二款游戏了。但对彭劲康来说,这件事情做成,最大的意义还是在以岳清言为核心的这个小团队里有了一席之地。

    岳清言从夏天一直忙到了冬天,除了一两周就必然会有一次的签售和读者交流会之外,还去了两次香港,分别是两个电影的开机仪式。他不是去露面的,而是帮着一起最后梳理剧本。他的小说写得很像剧本也没用。剧本有剧本的格式范例,也有自己的阐述逻辑,这个,真不是小说能替代的。

    小半年时间差不多有60天不在sh,也真是够让人精疲力尽的。到了11月初,岳清言就在银页文化的办公室里,召集大家一起说事情。

    银页文化现在虽然业务量并不大,但在圈内影响力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岳清言一溜的各种读者交流会都是银页操办的,周边产品的销售也掺合得很深。光是这一块就有着相当大的利润。毕竟《银英》的势头现在只是个开始。第十三舰队这个书友会并没有随着全本连载结束而有解散,反而因为细致贴心的运营服务变得日益壮大。“银英”在线百科上线、“银英”世界创作计划上线、“银英”周边商城上线、“银英”同人协同中心上线,甚至已经在筹备“银英”主题咖啡馆和餐厅了。还有人提议搞一个“伊谢尔伦要塞”旅店,但因为军事化的住宿条件太过恶劣,还原度和舒适度无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