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回 诸葛亮随叔来投(第1/4页)  重生三国之江东孙三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待得众人收拾好兵马,天边已现鱼肚白。陈到、李通等人率领大军一起来到阳安城下,却发现阳安城上已经竖立起了“孙”字大旗。

    城门处,两个少年策马而立,正在等待众人。

    陈到、李通约马上前。见得那两少年正是陆逊、廖化。

    李通下的马来,对陆逊抱拳一拱道,“某有眼不识真豪杰,惭愧、惭愧!”

    陆逊也下的马来,侧身避过李通之礼,拱手正色道,“文达公切莫如此,真折杀小子了。”说着自怀中掏出一条帛卷,双手奉于李通面前道,“吾兄常言,李文达乃当世忠直之表率,特命小子将此诗作送与文达公,还请文达公收下。”

    李通闻言一怔,继而双手接过那首《石灰吟》正色观看。待得李通看罢,身子不住的哆嗦,激动地道,“某何德何能,竟令三公子如此刮目相看。前番所为,真无礼之至!”说罢,李通猛然面南而跪,颤声道,“吾李通在此立誓,永不背叛江东孙三公子孙翊,若违此言,天诛地灭,不得好死!”

    此言一出,引得陆逊和陈到相视一眼。然后陈到又拿出一套印符来到李通面前道,“文达兄,此乃汝南郡兵符并汝南太守印信。自今日起,吾等诸人皆在李太守帐下听用。”

    李通也不推辞,跪接印符,继而起身交予亲兵手中,然后朗声大喝,“随我入城!”众人皆称诺跟随。

    等来到县衙之中,李通于主位上坐,召集众人议事。

    李通道,“诸位,通受三公子大恩,感佩莫名。今日还请诸公为我军后续发展,畅所欲言,仔细谋划。”说罢看了一眼陆逊,询问道,“伯言。君乃三公子兄弟,又兼智计百出,可有良策教我?”

    李通对于陆逊,那是相当的佩服,所以迫不及待的向陆逊请教。

    陆逊朝李通拱手一礼,然后潇洒的道,“文达公过誉了。不过小子确实有几件事要向公禀报。”

    李通笑了笑拜拜手,示意陆逊继续。

    陆逊整理了一下思路,这才道,“此番我军得文达公相助,可谓实力大增。现我军共有军兵八千余,皆为精壮。然则兵不练而战不利。我军目下应立刻整编,并扩军至万人,如此方可同境内黄巾势力相抗衡。其二,应立刻发出文告,广纳汝南流民于此,以充军需人口;其三,汝南受蝗灾之祸颇重,可速派人往庐江送信,请我兄长派得力之人来此,主抓内政之事,以稳定吾军之根基。以上三事还请太守大人定夺。”

    李通听罢,大喜道,“伯言真济世之才也。如此,我与叔至、子忠等对我军进行整编;伯言则给三公子去信,请三公子派精干之人来此。至于招纳流民之事,在三公子派人来前,还请伯言代劳。”

    陆逊听罢没有多说,只是拱手称诺。其余众人也各遵号令,纷纷忙碌不提。

    先不说汝南这边的事情,回头看看庐江的孙三公子。

    咱们的孙三郎此时正在太守府的正堂里,会见一个人。确切的说应该是这一个人带领的一行人。

    这一行人可以说是孙翊梦寐以求的,以至于孙翊现在都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怔怔的看着其中一人,那种热切的神情,让众人都感觉非常的不舒服。

    大堂中静的连众人的呼吸声都清晰可闻,所有人都看着那个被称为当世神童的孙三公子,却都不知道该怎么去打破这个静默的局面。

    过了不知多久,庐江目前的二把手张昭终于忍不住了。他忽然咳嗽了一声,对孙翊道,“三郎!”

    孙翊猛然间被张昭的话惊醒,连忙对着自己的师父拱手道,“哎呀,师父,学生失礼了,真真是因为见到仰慕已久的诸位,实在是令小子失态万分,还望各位莫要责怪。”

    堂下一名老者,闻言笑道,“久闻江东孙三郎,乃世之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